| 一 前言 | 第1-13页 |
| 二 实验部分 | 第13-16页 |
| (一) 试剂 | 第13页 |
| (二) 仪器及测试条件 | 第13-14页 |
| (三) 稀土产品中阴离子测定的前处理 | 第14-15页 |
| 1 稀土金属及氧化物中氟离子测定的前处理 | 第14页 |
| 2 碳酸稀土、氯化稀土中硫酸根离子测定的前处理 | 第14-15页 |
| 2.1 P_507萃取除去稀土离子 | 第14页 |
| 2.2 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稀土离子 | 第14-15页 |
| 3 氟化稀土中氯离子测定的前处理 | 第15页 |
| (四) 稀土产品中阴离子的测定 | 第15-16页 |
| 三 结果与讨论 | 第16-27页 |
| (一) 稀土金属及氧化物中氟离子测定的前处理实验条件研究 | 第16-19页 |
| 1 溶样时 HNO_3用量的选择 | 第16页 |
| 2 蒸馏时扩散剂用量的选择 | 第16页 |
| 3 蒸馏时间的选择 | 第16-17页 |
| 4 流动相流速的选择 | 第17页 |
| 5 保留时间的重复性试验 | 第17页 |
| 6 绘制F~-工作曲线 | 第17页 |
| 7 F~-回收率的测定 | 第17页 |
| 8 精密度和 F~-检出限 | 第17-18页 |
| 9 离子色谱法与分光光度法比较 | 第18-19页 |
| (二) 碳酸稀土(或氯化稀土)中硫酸根离子测定的前处理实验条件研究 | 第19-24页 |
| 1 用 P_507和煤油混合有机溶液萃取除去稀土离子 | 第19-22页 |
| 1.1 萃取体系的选择 | 第19页 |
| 1.2 P_507的氨化率和浓度选择 | 第19-20页 |
| 1.3 稀土离子对流动相的影响 | 第20页 |
| 1.4 碳酸稀土样品溶液的配制 | 第20页 |
| 1.5 稀土样液酸度的选择 | 第20-21页 |
| 1.6 萃取温度的选择 | 第21页 |
| 1.7 萃取次数的选择 | 第21页 |
| 1.8 萃取剂用量的选择 | 第21页 |
| 1.9 萃取时间的选择 | 第21-22页 |
| 1.10 萃取容量的选择 | 第22页 |
| 2 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柱除去稀土离子 | 第22-23页 |
| 2.1 碳酸稀土样品溶液的配制 | 第22页 |
| 2.2 体系酸度的选择 | 第22页 |
| 2.3 体系介质的选择 | 第22页 |
| 2.4 阳离子分离条件实验 | 第22-23页 |
| 2.5 柱容量的选择 | 第23页 |
| 3 绘制SO_4~2-工作曲线 | 第23-24页 |
| 4 精密度和SO_4~2-的检出限 | 第24页 |
| (三) 稀土中氯离子测定的前处理实验条件研究 | 第24-27页 |
| 1 水浸与酸浸以及水浸时间的比较 | 第24页 |
| 2 绘制 Cl~-工作曲线 | 第24-25页 |
| 3 Cl~-回收率的测定 | 第25页 |
| 4 精密度和 Cl~-的检出限 | 第25-27页 |
| 四 结论 | 第27-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31页 |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