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引言 | 第1-30页 |
| ·三江平原沼泽化草甸概况 | 第8-14页 |
| ·地质地貌特点 | 第8页 |
| ·气候条件 | 第8-9页 |
| ·水文条件 | 第9-10页 |
| ·土壤条件 | 第10-11页 |
| ·生物资源 | 第11-13页 |
| ·草地资源 | 第13-14页 |
| ·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19页 |
| ·自然状况存在的问题 | 第14-16页 |
| ·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 ·植被破坏严重 | 第17-18页 |
| ·自然灾害频繁 | 第18页 |
| ·水土流失严重 | 第18页 |
| ·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 第18页 |
| ·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 第18-19页 |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9-25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9-20页 |
| ·研究目标 | 第20-21页 |
| ·研究的重要性 | 第21-2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5-30页 |
| ·沼泽化草甸保护与开发利用 | 第25-27页 |
| ·人工草地对白浆土的改良 | 第27-30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30-34页 |
| ·自然概况 | 第30-32页 |
| ·地理位置 | 第30页 |
| ·气候 | 第30页 |
| ·地形地貌 | 第30页 |
| ·土壤 | 第30-31页 |
| ·水资源 | 第31页 |
| ·植被类型 | 第31-32页 |
| ·草地畜牧业经营现状 | 第32-34页 |
| ·饲草料生产 | 第32-33页 |
| ·绿色产品基地建设 | 第33页 |
| ·组织形式 | 第33-34页 |
| 3 研究方案 | 第34-38页 |
| ·研究内容 | 第34页 |
| ·草地资源开发、改良、建设、管理、可持续利用技术体系研究 | 第34页 |
| ·人工草地建植技术和管理利用的研究 | 第34页 |
| ·研究思路 | 第34-36页 |
| ·人工草地建植 | 第34-35页 |
| ·天然草地综合治理 | 第35-36页 |
| ·研究方法 | 第36-38页 |
| ·样地设置 | 第36页 |
| ·研究方法 | 第36-38页 |
| 4 草地焚烧 | 第38-85页 |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38页 |
| ·结果分析 | 第38-76页 |
| ·可燃物特性及焚烧程度季节动态 | 第38-39页 |
| ·焚烧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 第39-45页 |
| ·焚烧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 第45-47页 |
| ·焚烧对群落结构动态影响 | 第47-48页 |
| ·不同季节焚烧对小叶章个体发育的影响 | 第48-50页 |
| ·焚烧对沼泽化草甸生态系统生物过程的影响, | 第50-54页 |
| ·无性系种群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其增长规律的火影响 | 第54-62页 |
| ·年度间焚烧频次对沼泽化草甸草地生物量累积量的影响 | 第62-63页 |
| ·年度间焚烧频次对沼泽化草甸草地生物量增长量的影响 | 第63-66页 |
| ·生态因子对火烧草地生物量累积的交互作用 | 第66-69页 |
| ·沼泽化草甸草地地下生物量累积的火影响 | 第69-73页 |
| ·沼泽化草甸草地枯死地被物分解速率的火影响 | 第73-76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76-85页 |
| 5 补播 | 第85-93页 |
| ·试验地自然概况 | 第85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85页 |
| ·结果分析 | 第85-91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91-93页 |
| 6 施肥 | 第93-101页 |
| ·试验方法及内容 | 第93页 |
| ·试验结果 | 第93-96页 |
| ·效益分析 | 第96-99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99-101页 |
| 7 耕作改良 | 第101-106页 |
| ·试验方法 | 第101页 |
| ·结果分析 | 第101-106页 |
| ·饲草产量 | 第101-102页 |
| ·牧草构成 | 第102-103页 |
| ·层次结构 | 第103页 |
| ·成本费用 | 第103-104页 |
| ·小结 | 第104-106页 |
| 8 苜蓿人工草地建植技术研究 | 第106-121页 |
| ·深松改土对苜蓿产量的增产效应 | 第106-109页 |
| ·试验方法 | 第106页 |
| ·结果分析 | 第106-108页 |
| ·效益分析 | 第108-109页 |
| ·苜蓿的肥料试验 | 第109-113页 |
| ·试验方法 | 第109-110页 |
| ·结果分析 | 第110-113页 |
| ·建植方式的研究 | 第113-115页 |
| ·试验方法 | 第113-114页 |
| ·结果分析 | 第114-115页 |
| ·苜蓿草地的化学灭草试验 | 第115-117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15-116页 |
| ·结果分析 | 第116-117页 |
| ·苜蓿最后一次刈割的最佳收获期 | 第117-121页 |
| ·试验方法 | 第117-118页 |
| ·结果分析 | 第118-121页 |
| 9 羊草人工草地建植的研究—酸性土壤大面积种植成功的技术分析 | 第121-127页 |
| ·羊草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特性 | 第121-123页 |
| ·羊草种子的萌发特性 | 第121-122页 |
| ·羊草实生苗当年的生长发育情况 | 第122页 |
| ·羊草第二年的生长情况 | 第122-123页 |
| ·羊草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关系 | 第123页 |
| ·羊草人工草地的栽培技术 | 第123-127页 |
| ·项目地自然条件及整地 | 第123-124页 |
| ·播种方法 | 第124-125页 |
| ·羊草人工草地的管理与利用 | 第125-127页 |
| 10.牧草生产成本估测 | 第127-131页 |
| 11 结论 | 第131-133页 |
| ·天然草地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 第131-132页 |
| ·火计划管理良好的生态效应 | 第131页 |
| ·野豌豆是小叶章草地良好的补播材料 | 第131页 |
| ·增施N肥是提高小叶章草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最直接的措施 | 第131页 |
| ·耕作改良的最有效方法试土壤营养化 | 第131-132页 |
| ·人工草地建植技术要点 | 第132-133页 |
| ·苜蓿草地建植的关键技术 | 第132页 |
| ·羊草人工草地建植的关键技术 | 第132-133页 |
| 致谢 | 第133-1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5-143页 |
| 作者简介 | 第143-144页 |
| 附图 | 第144-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