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1页 |
一、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 第11-19页 |
(一) 理论渊源 | 第11-18页 |
1、理论来源 | 第11-13页 |
2、历史渊源 | 第13-16页 |
3、思想基础 | 第16-18页 |
(二) 实践基础 | 第18-19页 |
1、历史经验 | 第18页 |
2、现实依据 | 第18-19页 |
二、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 | 第19-29页 |
(一) 萌芽时期 | 第19-22页 |
(二) 形成时期 | 第22-27页 |
1、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思想的形成 | 第23-24页 |
2、人民当家作主思想的形成 | 第24-25页 |
3、群众路线思想的形成 | 第25页 |
4、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 | 第25-26页 |
5、基本解决了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内在矛盾 | 第26-27页 |
(三) 继续发展时期 | 第27-29页 |
1、在成功实践中继续发展 | 第27-28页 |
2、在曲折中继续发展 | 第28-29页 |
三、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 第29-55页 |
(一) 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9-49页 |
1、关于人民是主体的思想 | 第29-37页 |
2、关于人民是根本的思想 | 第37-41页 |
3、关于人民是目的的思想 | 第41-46页 |
4、关于人民是标准的思想 | 第46-49页 |
(二) 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主要特征 | 第49-55页 |
1、本位性和辩证性的有机统一 | 第49-51页 |
2、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紧密结合 | 第51-52页 |
3、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相互映照 | 第52-53页 |
4、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互相依托 | 第53-54页 |
5、民族性和世界性的高度一致 | 第54-55页 |
四、对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评价及现实启示 | 第55-74页 |
(一) 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积极意义和历史价值 | 第55-60页 |
1、实践上的价值 | 第55-58页 |
2、理论上的贡献 | 第58-60页 |
(二) 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缺陷及其晚年实践上的失误 | 第60-67页 |
1、理论上的不足 | 第60-62页 |
2、实践上的失误 | 第62-67页 |
(三) 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现实启示 | 第67-74页 |
总结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