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服装设计
引言 | 第1-19页 |
一 后现代主义 | 第19-24页 |
1 后现代主义 | 第19-20页 |
2 后现代主义设计 | 第20-24页 |
(1)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手段 | 第20-21页 |
(2)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失误 | 第21-22页 |
(3) 后现代设计的前景 | 第22-24页 |
二 后现代服饰设计 | 第24-34页 |
1 全球化的后现代服饰设计 | 第24-29页 |
(1) 勇者无畏,颠天覆地——英国后现代服装设计 | 第24-25页 |
(2) 行者无疆,东情西韵——日本后现代服装设计 | 第25-27页 |
(3)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法国后现代服装设计 | 第27-28页 |
(4) 容者无限,汲古纳今——中国后现代服装设计 | 第28-29页 |
2 嬉皮、朋克和反叛、流行 | 第29-31页 |
3 后现代服饰设计 | 第31-34页 |
(1) 后现代服饰设计背景 | 第31-32页 |
(2) 后现代服饰设计规则 | 第32-34页 |
三 后现代服饰的设计语言 | 第34-42页 |
1 模糊 | 第34-36页 |
2 残缺 | 第36-38页 |
3 混杂 | 第38-39页 |
4 复制 | 第39-40页 |
5 解构 | 第40-42页 |
四、后现代主义服装的设计原则 | 第42-51页 |
1 服装造型原则 | 第43-45页 |
2 服装色彩原则 | 第45-47页 |
3 图形装饰原则 | 第47-48页 |
4 材料构成原则 | 第48-51页 |
五、后现代服饰设计对中国服装设计的影响 | 第51-58页 |
1 中国当前服装设计的特点 | 第51-52页 |
2 后现代服饰设计对中国服装设计大赛影响 | 第52-56页 |
3 后现代服饰设计与成衣市场 | 第56-58页 |
六、对中国服装设计发展的意义 | 第58-79页 |
1 对中国服装设计观的启迪 | 第58-60页 |
(1) 注重形式地位 | 第59页 |
(2) 注重传统文脉 | 第59-60页 |
(3) 注重符号语义 | 第60页 |
(4) 聚焦主体需要 | 第60页 |
(5) 关注生态环境 | 第60页 |
2 后现代服饰的美学符号对中国消费市场的冲击 | 第60-62页 |
3 对中国服装设计发展的文化启示 | 第62-64页 |
4 后现代社会对中国设计师的要求 | 第64-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