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3页 |
第一章 FOB合同优劣的比较分析 | 第13-17页 |
第一节 FOB合同的优势 | 第13-14页 |
第二节 FOB合同的风险 | 第14-15页 |
一、运输货损风险 | 第14页 |
二、船货衔接风险 | 第14页 |
三、海事欺诈风险 | 第14-15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15-17页 |
一、案情简介 | 第16页 |
二、分析 | 第16-17页 |
第二章 FOB合同下可保利益问题分析 | 第17-22页 |
第一节 风险、保险和可保利益 | 第17页 |
一、风险和保险 | 第17页 |
二、可保利益和风险 | 第17页 |
第二节 FOB合同下可保利益的相关问题 | 第17-22页 |
一、可保利益的相对性 | 第17-18页 |
二、可保利益与保险合同的效力 | 第18-19页 |
三、可保利益对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合同转让效力的影响 | 第19-20页 |
四、可保利益与保险人行使代位求偿权的关系 | 第20-22页 |
第三章 FOB区段1中的保险问题 | 第22-24页 |
第一节 FOB运输过程的区段划分 | 第22页 |
第二节 卖方的风险及其规避方法 | 第22-24页 |
第四章 FOB区段2中的保险问题 | 第24-44页 |
第一节 FOB下卖方的通知义务 | 第24-30页 |
一、有关通知义务的规定 | 第24页 |
二、Wimble v. Rosenberg案 | 第24-26页 |
三、我国的案例 | 第26-29页 |
四、两案的比较分析与小结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整船货装船完毕前发生灭失时的可保利益 | 第30-31页 |
一、The Colonial Insurance Company of New Zealand v. The Adelaide MarineInsurance Co.案 | 第30页 |
二、Anderson v. Morice案 | 第30页 |
三、分析 | 第30-31页 |
第三节 风险负担、货物交付和可保利益转移的关系问题 | 第31-44页 |
一、可保利益的转移时间的确定 | 第31-37页 |
二、货物的交付及其可保利益的转移 | 第37-42页 |
三、延迟交付与货物可保利益的转移 | 第42-44页 |
第五章 FOB区段3中的保险问题 | 第44-56页 |
第一节 卖方利益险 | 第44-48页 |
一、卖方利益险的含义 | 第44-45页 |
二、卖方利益险的保险责任期间 | 第45页 |
三、卖方利益险的适用情形 | 第45-47页 |
四、卖方利益险与买方保险人扩展责任协议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卖方行使中途停运权的情况 | 第48-52页 |
一、卖方行使中途停运权获得可保利益的情况 | 第48-49页 |
二、发出中途停运通知前卖方可保利益问题分析 | 第49-52页 |
第三节 海上路货买卖 | 第52-56页 |
一、海上路货买卖的含义 | 第52页 |
二、海上路货买卖风险转移的特殊规定 | 第52-53页 |
三、海上路货买卖下卖方对货物品质的担保义务 | 第53-54页 |
四、实务中的情形 | 第54-56页 |
第六章 FOB区段4中的保险问题 | 第56-59页 |
第一节 卖方利益险 | 第56页 |
第二节 出口信用保险 | 第56-59页 |
一、出口信用保险的含义 | 第56页 |
二、出口信用保险所承保的风险 | 第56页 |
三、出口信用保险与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的区别 | 第56-57页 |
四、出口信用保险对保护我国出口商利益的作用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