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indows通用数控系统的设计研究及应用
第一章 绪论 | 第1-19页 |
·数控系统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开放式结构数控系统的特点及其优越性 | 第13-14页 |
·特点 | 第13-14页 |
·优越性 | 第14页 |
·通用数控系统的类型 | 第14-16页 |
·按PC与NC的配合分类 | 第14-15页 |
·按采用的操作系统分类 | 第15-16页 |
·按控制功能分类 | 第16页 |
·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16-18页 |
·基于PC的开放性 | 第16-17页 |
·高速度和高精度 | 第17页 |
·智能化 | 第17页 |
·基于CAD/CAM的数控编程自动化 | 第17页 |
·更高的可靠性 | 第17页 |
·网络化与信息化 | 第17-18页 |
·本课题来源、主要内容和研究的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STAR-2003通用数控系统软硬件结构 | 第19-24页 |
·Windows系统实现实时控制的难点和解决方案 | 第19-20页 |
·STAR-2003数控系统硬件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STAR-2003数控系统硬件构成 | 第21页 |
·STAR-2003通用数控系统软件结构 | 第21-24页 |
·STAR-2003数控系统的软件结构 | 第22页 |
·STAR-2003数控系统软件的工作原理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数控系统软件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24-58页 |
·所使用的几个程序设计技术 | 第24-27页 |
·基于对话框的应用程序框架 | 第24-25页 |
·动态连接库技术 | 第25-26页 |
·Windows消息处理机制 | 第26-27页 |
·数控系统的底层控制模块 | 第27-35页 |
·在VC中使用动态连接库的方法 | 第27页 |
·检测函数的返回值 | 第27-28页 |
·初始化系统 | 第28页 |
·单轴运动 | 第28-32页 |
·机床回零 | 第32页 |
·机床限位 | 第32页 |
·多轴联动 | 第32-35页 |
·数控系统的主界面设计 | 第35-40页 |
·主界面所完成的功能 | 第35页 |
·主界面的设计 | 第35-36页 |
·坐标值的动态显示 | 第36页 |
·轨迹的动态显示 | 第36-40页 |
·数控系统的调整模块设计 | 第40-43页 |
·调整模块的功能 | 第40-41页 |
·调整模块中的手动和点动功能 | 第41页 |
·速度倍率选择的可视化设计 | 第41-43页 |
·调整模块中其他操作功能的设计 | 第43页 |
·数控系统的编辑和编译模块设计 | 第43-53页 |
·NC代码编辑器的程序设计 | 第44-46页 |
·NC代码编译模块的程序设计 | 第46-53页 |
·数控系统的自动加工模块设计 | 第53-54页 |
·集成CAD/CAM功能 | 第54-55页 |
·数控系统的系统监控模块设计 | 第55-56页 |
·轴状态显示 | 第55页 |
·坐标系状态显示 | 第55页 |
·输入输出状态显示 | 第55-56页 |
·运动控制卡的命令状态 | 第56页 |
·参数设置模块设计 | 第56-58页 |
第四章 STAR-2003W数控弯管机 | 第58-66页 |
·STAR-2003W数控弯管机系统的硬件结构 | 第58-59页 |
·STAR-2003W数控弯管机系统的软件结构 | 第59-66页 |
·主界面的设计 | 第60-61页 |
·从XYZ坐标系到YBC坐标系转换 | 第61-64页 |
·手动操作模块的设计 | 第64-65页 |
·自动操作模块的设计 | 第65-66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66-68页 |
·总结 | 第66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初步设想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