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保护初探
1 引言 | 第1-9页 |
2 颐和园概况 | 第9-15页 |
·历史沿革 | 第9页 |
·造园特色 | 第9-15页 |
·山水规划:山嵌水抱 | 第13页 |
·植物规划:松柏夜风 | 第13页 |
·建筑规划:退晕幽闭 | 第13-14页 |
·意境表现:名景趣题情景交融 | 第14-15页 |
·名景模拟 | 第14页 |
·景题和对联 | 第14-15页 |
3 颐和园保护 | 第15-50页 |
·保护必要性 | 第15-16页 |
·颐和园在造园史上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 第15页 |
·颐和园代表了中国皇家园林最高造园艺术成就 | 第15页 |
·颐和园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进程有重大影响 | 第15页 |
·颐和园标志着中国传统工艺与技术的创造水平 | 第15-16页 |
·保护现状 | 第16-17页 |
·优势 | 第16页 |
·劣势 | 第16-17页 |
·保护历史 | 第17页 |
·保护原则 | 第17-19页 |
·保护原真性原则 | 第17-18页 |
·延续历史文脉原则 | 第18页 |
·与历史环境不可分离原则 | 第18页 |
·与社会发展协调存在原则 | 第18页 |
·以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保护原则 | 第18页 |
·旅游发展适度原则 | 第18-19页 |
·保护策略 | 第19页 |
·现行的法律、法规 | 第19页 |
·现行的技术手段 | 第19页 |
·保护方法 | 第19-34页 |
·内部环境的保护 | 第19-28页 |
·加强保护颐和园的大气质量 | 第20页 |
·加强保护昆明湖的水质 | 第20-22页 |
·加强万寿山水土保持 | 第22-24页 |
·恢复文化型动植物生态群落 | 第24-26页 |
·保护展示文物菁华 | 第26-28页 |
·规范基础建设设施 | 第28页 |
·周边环境的保护 | 第28-34页 |
·颐和园周边用地性质的变化与影响 | 第29-31页 |
·颐和园周边交通环境的影响 | 第31页 |
·颐和园周边视觉景观环境的变化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 第31-32页 |
·对颐和园周边保护的几点建议 | 第32-34页 |
·保护实例 | 第34-43页 |
·景点恢复 | 第34-43页 |
·耕织图的复建 | 第34-36页 |
·荷花池的恢复 | 第36-37页 |
·断壁残垣的恢复设想 | 第37-43页 |
·质疑古建筑出租 | 第43页 |
·颐和园的保护对古都风貌的深刻影响 | 第43-47页 |
·颐和园是北京城市水系的重要枢纽 | 第43-44页 |
·颐和园是北京的重要历史景观 | 第44-45页 |
·颐和园是北京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 | 第45-47页 |
·保护文件的介绍 | 第47-50页 |
·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说明 | 第47-49页 |
·关于严格控制颐和园、圆明园地区建设工程的规定 | 第49-50页 |
4 颐和园保护与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比较 | 第50-53页 |
·世界遗产的特点及意义 | 第50页 |
·西方国家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 | 第50-52页 |
·对世界遗产保护的思索 | 第52-53页 |
5 结论 | 第53-5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插图目录 | 第56-58页 |
个人简介 | 第58-59页 |
导师简介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