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取保候审的概念、特征和法律依据 | 第1-15页 |
一、 概念 | 第10-11页 |
二、 特征(法律属性) | 第11-12页 |
三、 起源和法律依据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取保候审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15-19页 |
第一节 取保候审制度的执行现状 | 第15-16页 |
一、 取保候审的冷落 | 第15页 |
二、 取保候审被冷落的原因分析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取保候审执行现状的后果分析 | 第16-19页 |
一、 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水平降低 | 第17页 |
二、 导致超期羁押、刑讯逼供等违法行为发生 | 第17页 |
三、 加重了国家的诉讼成本 | 第17-18页 |
四、 对看守所内人权保障和副作用的担心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取保候审的缺陷分析 | 第19-28页 |
第一节 理念上的缺失 | 第19-21页 |
一、 无罪推定原则没有得到普遍认可 | 第19页 |
二、 人权保障与诉讼效率关系失衡 | 第19-20页 |
三、 缺乏确立司法审查原则的相关观念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立法上的缺陷 | 第21-25页 |
一、 立法规定上矛盾冲突多 | 第21页 |
二、 取保候审适用范围界线模糊且过于狭窄 | 第21-22页 |
三、 保证方式单一,保证责任不明,保证金收取过滥 | 第22-24页 |
四、 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不明确,届满解除规定有漏洞 | 第24-25页 |
五、 对被保证人潜逃欠缺惩罚力度 | 第25页 |
六、 取保候审法律救济程序缺失 | 第25页 |
第三节 实践中的缺陷 | 第25-28页 |
一、 对取保候审审批不严,执行随意 | 第25-26页 |
二、 对保证金的收取、保管、没收和退还比较混乱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 第28-41页 |
第一节 对取保候审制度改革和完善的原则思考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宣扬、确立先进科学的司法理念 | 第29-31页 |
一、 无罪推定原则 | 第30页 |
二、 人权保障原则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将取保候审权利化 | 第31-34页 |
一、 立法上的明确定位 | 第31-32页 |
二、 明确、扩大权利主体的范围和条件 | 第32-34页 |
第四节 建立司法审查制度和救济机制 | 第34-36页 |
一、 司法审查制度 | 第34-35页 |
二、 关于司法审查及救济机制的基本构想 | 第35-36页 |
第五节 明确并加大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惩戒措施 | 第36-37页 |
一、 对被取保人的惩戒措施 | 第36页 |
二、 对保证人的惩罚措施 | 第36-37页 |
三、 建立超期羁押的责任追究制度 | 第37页 |
第六节 设立取保支持机构和取保保障机制 | 第37-38页 |
一、 建立取保支持机构和保障机制的目的 | 第37页 |
二、 建立取保候审支持机构和保障机制的构想 | 第37-38页 |
第七节 立法上应明确的一些具体问题 | 第38-41页 |
一、 担保方式应多样化 | 第38-39页 |
二、 保证金的数额和幅度 | 第39-40页 |
三、 取保候审期限要在立法上明确 | 第40-41页 |
结 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