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9页 |
缩略词 | 第9-13页 |
1 绪 论 | 第13-28页 |
·研究意义与背景 | 第13-16页 |
·植酸酶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植酸酶的分类 | 第16页 |
·植酸酶的功能 | 第16-17页 |
·植酸酶的理化性质 | 第17-19页 |
·植酸酶的作用机理 | 第19-20页 |
·植酸酶基因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基因工程表达系统的特点 | 第22-24页 |
·Ecoli.表达系统 | 第22-23页 |
·乳酸菌表达系统 | 第23-24页 |
·研究目标与整体设计 | 第24-25页 |
·研究目标 | 第24页 |
·研究整体设计 | 第24-25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黑曲霉菌种的选育 | 第25页 |
·phyA基因的克隆 | 第25-26页 |
·phyA基因的表达与产物纯化 | 第26页 |
·表达重组蛋白的鉴定 | 第26页 |
·表达产物的酶学性质 | 第26-27页 |
·本研究的创新性 | 第27-28页 |
·高活性产植酸酶菌株的选育 | 第27页 |
·构建phyA基因的两种新型表达载体 | 第27-28页 |
2 PHYA基因的克隆 | 第28-39页 |
·材料 | 第28-29页 |
·细胞株与质粒 | 第2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8页 |
·主要试剂 | 第28-29页 |
·方 法 | 第29-33页 |
·黑曲霉菌株的选育 | 第29页 |
·黑曲霉总DNA的提取 | 第29-30页 |
·phyA基因的PCR扩增 | 第30-31页 |
·PCR扩增产物的酶切鉴定 | 第31页 |
·克隆质粒pMD18T-phyA的构建 | 第31页 |
·感受态细胞制备与克隆质粒的转化 | 第31-32页 |
·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32页 |
·阳性克隆的鉴定 | 第32页 |
·phyA基因的序列测定及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32-33页 |
·结 果 | 第33-36页 |
·黑曲霉菌种的选育 | 第33页 |
·phyA基因的克隆 | 第33-34页 |
·PCR扩增产物的酶切鉴定 | 第34页 |
·克隆质粒pMD18T-phyA的构建及鉴定 | 第34-35页 |
·phyA基因测序及DNA序列分析 | 第35-36页 |
·phyA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36页 |
·讨论 | 第36-39页 |
·黑曲霉的诱变处理 | 第36-37页 |
·PCR引物设计 | 第37页 |
·克隆质粒的选择 | 第37页 |
·phyA基因的序列测定 | 第37-38页 |
·重组质粒在E.coli.中的转化 | 第38-39页 |
3 PHYA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 第39-58页 |
·材料 | 第39-41页 |
·细胞株与质粒 | 第39-40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0页 |
·主要试剂 | 第40-41页 |
·方法 | 第41-46页 |
·引物设计: | 第41页 |
·phyA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41-42页 |
·phyA基因表达质粒的鉴定 | 第42页 |
·BL21/pET30a(+)-phyA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42-44页 |
·phyA基因表达蛋白的纯化 | 第44页 |
·phyA基因表达蛋白的鉴定 | 第44-45页 |
·重组植酸酶蛋白的特性 | 第45-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4页 |
·phyA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 第46-47页 |
·表达及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47-49页 |
·表达重组植酸酶的纯化 | 第49-50页 |
·表达产物的鉴定 | 第50-52页 |
·重组植酸酶蛋白的特性 | 第52-54页 |
·讨论 | 第54-58页 |
·表达系统及表达质粒的选择 | 第54页 |
·phyA蛋白诱导表达及其影响因素 | 第54-55页 |
·实现表达产物纯化应该解决的问题 | 第55-56页 |
·重组植酸酶及其对畜牧研究的意义 | 第56-58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页 |
·展望 | 第58-60页 |
致 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附录1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6-67页 |
附录2 测序结果 | 第67-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