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及其均衡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1 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第12-30页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3-15页
     ·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第13-14页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第14-15页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一个文献综述第15-22页
     ·国外关于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第15-17页
     ·台湾学者关于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第17-19页
     ·内地学者关于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第19-22页
   ·本文的研究对象、方法与逻辑思路第22-30页
     ·本文的研究对象第22-25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25-27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27-30页
2 商业银行的特点及其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第30-49页
   ·商业银行的主要特点第30-36页
     ·知识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第30-31页
     ·业务服务的无差异性和无保密性第31-33页
     ·人力资本的非专用性第33-34页
     ·业务经营中的团体合作性第34页
     ·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一般企业(公司)要高第34-35页
     ·信誉对于商业银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35-36页
   ·商业银行员工的构成及其工作特性第36-40页
     ·商业银行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及其工作特性第36-37页
     ·商业银行的一般业务操作人员及其工作特性第37-40页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第40-49页
     ·管理对象需求的差异性第40-41页
     ·管理对象整体素质的高层次性第41-44页
     ·效率评价的复杂性第44-45页
     ·天赋外表与后天知识的替代度较高第45-47页
     ·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复合性第47-49页
3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劳动供给的制约因素分析第49-79页
   ·“人性”的假设第49-52页
   ·制约企业人力资源劳动供给的经济因素一般分析第52-56页
     ·薪酬第53-55页
     ·机会成本与预期收益第55-56页
   ·制约企业人力资源劳动供给的非经济因素一般分析第56-63页
     ·企业内部的人文环境第57-58页
     ·企业内部的制度与规定第58-60页
     ·企业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第60-61页
     ·外部的宏观政策与制度条件第61页
     ·相关企业的支持与配合第61-62页
     ·职业生涯与发展前景第62页
     ·个人的特质第62-63页
   ·企业人力资源劳动供给决定模型第63-64页
   ·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劳动供给:模型的检验与问卷分析第64-76页
     ·经济性因素:第一位考虑的因素第64-72页
     ·非经济性因素:因人、因地有差异第72-76页
   ·简短结论第76-78页
 附录: 选择在银行工作的主要因素采取SPSS进行主成份分析运算结果第78-79页
4 内部收入分配: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供给研究的一个视角第79-103页
   ·内部收入分配及其激励作用第79-80页
   ·有利于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供给的内部收入分配制度安排第80-87页
     ·内部收入分配激励理论:简要综述第81-83页
     ·内部收入分配:基本原则第83-87页
   ·内部收入分配制度的现实分析第87-93页
     ·不完全信息下的等级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激励效应有限第88-89页
     ·激励对象缺位与激励目标扭曲第89-90页
     ·收入差距大还是小第90-92页
     ·结构体系繁还是简第92-93页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进第93-96页
     ·明确激励目标和对象,建设健康的激励文化第93-94页
     ·在现行的等级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中加入岗位因素第94-95页
     ·工资收入分配结构体系要繁简得当第95-96页
 附表4.1 2000年深圳、广西银行机构个人收入/内部差异对比表第96页
 附表4.2 2000年深圳市商业银行机构职工月收入情况表第96-97页
 附表4.3 2000年上海某外资银行分行职员收入表第97-98页
 附表4.4 某商业银行行员等级工资表第98-99页
 附表4.5 某银行2002年职工收入情况一览表第99-103页
5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需求的制约因素分析第103-127页
   ·关于组织行为的假定第103-106页
     ·组织行为是个人行为的综合第103-105页
     ·领导者的理念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尤其巨大第105-106页
     ·组织追求的目标应该是组织的利益最大化第106页
   ·制约因素分析第106-117页
     ·经济因素分析第107-113页
     ·非经济因素分析第113-115页
     ·问卷调查的分析与检验第115-117页
   ·我国商业银行的微观行为决策及其人力资源选择第117-123页
     ·强约束条件:外在的表象性因素第118-119页
     ·重要考虑因素:现实的和潜在的能力第119-121页
     ·其它因素:人情与地缘第121-122页
     ·对员工个人品性和素质的特殊要求第122-123页
   ·简短结论第123-126页
 附录: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选择的影响因素运用SPSS运算结果第126-127页
6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分析第127-145页
   ·均衡、博弈均衡与制度均衡第127-128页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分析第128-142页
     ·供给与需求的行为博弈均衡第128-133页
     ·供给与需求量的动态均衡第133-135页
     ·供给与需求的人力资本结构均衡第135-139页
     ·供给和需求的制度均衡第139-142页
   ·简短结论第142-145页
7 基于均衡需要的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第145-164页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一个简要综述第145-149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基本原则第149-153页
     ·文化特色原则第149-150页
     ·时代特色原则第150-151页
     ·行业特色原则第151页
     ·企业特色原则第151-153页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6P模式第153-164页
     ·6P模式的内涵第153-162页
     ·6P模式的评价第162-164页
8 整合与优化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第164-197页
   ·现状与问题第164-183页
     ·国有商业银行:以组织承诺为视角第164-168页
     ·城市商业银行:基于员工的激励需求第168-173页
     ·股份制商业银行: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开发和保护第173-180页
     ·外资银行:服务于其跨国经营战略第180-183页
   ·整合与优化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第183-197页
     ·将人文关怀融入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第184-186页
     ·引入双阶梯机制为技术人员的发展铺平道路第186-188页
     ·树立正确人才观,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第188-189页
     ·按照市场化要求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第189-190页
     ·优化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在强化激励与提升素质第190-193页
     ·从规范公司治理入手优化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第193-197页
9 结束语第197-201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第197-199页
   ·本文的不足及未来努力的方向第199-201页
附录: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调查问卷第201-204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04-213页
致谢第213页

论文共2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洋生物碱Haliclorensin,Isohaliclorensin和Stellettamide C的不对称合成研究
下一篇:“牛细管冻精人工授精技术在新疆五地州的推广”项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