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1.1 概述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动态 | 第10-11页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1页 |
§1.4 选题依据、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5 取得的创新性成果 | 第12-13页 |
第二章 难选铜钼矿样品采集及处理 | 第13-15页 |
§2.1 多宝山铜矿区概况 | 第13页 |
2.1.1 多宝山铜矿自然地理 | 第13页 |
2.1.2 矿石类型及氧化特征 | 第13页 |
§2.2 采取样品要求 | 第13-15页 |
2.2.1 采样要求 | 第13-14页 |
2.2.2 试验样品采取 | 第14-15页 |
第三章 样品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 第15-23页 |
§3.1 原矿化学组成 | 第15-16页 |
3.1.1 原矿化学多项分析 | 第15页 |
3.1.2 原矿铜元素物相分析 | 第15-16页 |
§3.2 样品的矿物组成及含量 | 第16-17页 |
3.2.1 矿石的矿物组成 | 第16页 |
3.2.2 原矿石的X光衍射分析 | 第16-17页 |
3.2.3 矿石的矿物含量 | 第17页 |
§3.3 矿石中主要矿物特征 | 第17-22页 |
3.3.1 主要铜矿物 | 第17-19页 |
3.3.2 钼矿物 | 第19-20页 |
3.3.3 次要金属矿物 | 第20页 |
3.3.4 脉石矿物 | 第20-21页 |
3.3.5 伴生的稀有和贵金属矿物 | 第21-22页 |
§3.4 矿石的结构构造特征 | 第22页 |
3.4.1 矿石的构造 | 第22页 |
3.4.2 矿石的结构 | 第22页 |
§3.5 物质组成研究小结 | 第22-23页 |
第四章 难选铜钼矿适度分选技术研究 | 第23-43页 |
§4.1 多宝山铜钼矿选矿可行性方案分析 | 第23页 |
§4.2 原矿磨矿筛析结果 | 第23-24页 |
§4.3 试验方案的确定 | 第24-25页 |
§4.4 一段磨矿粗选条件试验 | 第25-29页 |
4.4.1 一段磨矿细度试验 | 第25-27页 |
4.4.2 水玻璃用量试验 | 第27页 |
4.4.3 石灰用量试验 | 第27-28页 |
4.4.4 捕收剂用量及组合效果试验 | 第28-29页 |
§4.5 铜钼分离条件试验 | 第29-32页 |
4.5.1 铜钼分离条件试验一 | 第29-30页 |
4.5.2 铜钼分离条件试验二 | 第30-32页 |
4.5.3 铜钼分离条件试验三 | 第32页 |
§4.6 粗选全流程闭路试验 | 第32-35页 |
§4.7 选矿扩大试验研究 | 第35-37页 |
§4.8 难选铜钼矿选矿中间试验 | 第37-41页 |
4.8.1 选矿中试工艺流程和设备 | 第37-39页 |
4.8.2 选矿中试条件和试验指标 | 第39-41页 |
4.8.3 中试最终精矿产品分析 | 第41页 |
§4.9 选矿试验小结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冶金分离铜钼技术研究 | 第43-58页 |
§5.1 冶金试验概述 | 第43页 |
§5.2 冶金分离铜钼方案选择 | 第43-47页 |
5.2.1 次氯酸钠全湿法浸出 | 第43-44页 |
5.2.2 焙烧—酸浸法 | 第44页 |
5.2.3 焙烧—纯碱浸出方案 | 第44-45页 |
5.2.4 焙烧—烧碱浸出方案 | 第45页 |
5.2.5 焙烧—水浸出试验 | 第45页 |
5.2.6 加石灰焙烧—浸出工艺 | 第45-46页 |
5.2.7 探索试验小结 | 第46-47页 |
§5.3 冶金分离铜钼条件试验 | 第47-53页 |
5.3.1.焙烧温度对钼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47页 |
5.3.2 纯碱用量与钼浸出效果的关系 | 第47-48页 |
5.3.3 不同焙烧温度的浸钼渣酸浸出铜试验 | 第48-49页 |
5.3.4 焙烧时间试验 | 第49页 |
5.3.5 浸出温度对钼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5.3.6 浸出时间对钼浸出率的影响 | 第50页 |
5.3.7 焙烧矿水预浸铜试验 | 第50页 |
5.3.8 水浸渣浸出钼的纯碱用量试验 | 第50-51页 |
5.3.9 铜钼分离最佳条件及最佳条件下的试验结果 | 第51-53页 |
§5.4 浸出分离铜钼扩大试验 | 第53-54页 |
§5.5 钼浸出液的净化和产品制备 | 第54-56页 |
5.5.1 钼浸出液的净化 | 第54-55页 |
5.5.2 钼的沉淀 | 第55页 |
5.5.3沉钥后废液的处理 | 第55-56页 |
5.5.4 钼酸铵产品质量 | 第56页 |
§5.6 冶金分离铜钼试验小结 | 第56-5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