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餐厨垃圾生产乳酸和富马酸的探索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5页 |
·关于餐厨垃圾处理的相关技术概述 | 第12-18页 |
·餐厨垃圾的成分组成 | 第12页 |
·餐厨垃圾的一般特性及危害性 | 第12-13页 |
·关于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法及各自优缺点 | 第13-16页 |
·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利用餐厨垃圾发酵生产乳酸 | 第18-25页 |
·乳酸的发酵工艺 | 第18-23页 |
·利用餐厨垃圾发酵生产乳酸 | 第23-25页 |
·利用餐厨垃圾发酵生产富马酸 | 第25-32页 |
·发酵工艺 | 第25-31页 |
·利用餐厨垃圾发酵生产富马酸 | 第31-32页 |
·本论文涉及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32-3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2-33页 |
·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第二章 餐厨垃圾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 第35-43页 |
·引言 | 第35页 |
·原料 | 第35-36页 |
·测定方法 | 第36-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三餐餐厨垃圾特性的分析 | 第37-39页 |
·不同季节餐厨垃圾特性的分析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降解餐厨垃圾生产乳酸的探索研究 | 第43-71页 |
·引言 | 第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50页 |
·菌种及原料 | 第43页 |
·培养基 | 第43-44页 |
·解淀粉产乳酸菌株的选育与鉴定 | 第44-46页 |
·餐厨垃圾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 第46页 |
·解淀粉产乳酸菌株降解餐厨垃圾生产乳酸 | 第46-48页 |
·利用鼠李糖乳杆菌处理餐厨垃圾生产乳酸 | 第48-50页 |
·测定与分析方法 | 第50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69页 |
·解淀粉产乳酸菌株的选育与鉴定 | 第50-56页 |
·餐厨垃圾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 第56-57页 |
·解淀粉产乳酸菌株降解餐厨垃圾生产乳酸 | 第57-63页 |
·利用鼠李糖乳杆菌处理餐厨垃圾生产乳酸 | 第63-69页 |
·小结 | 第69-71页 |
第四章 利用餐厨垃圾生产富马酸的初步探索 | 第71-83页 |
·前言 | 第7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1-75页 |
·菌种 | 第71页 |
·培养基 | 第71-72页 |
·菌株的紫外诱变及筛选 | 第72-73页 |
·餐厨垃圾的预处理及成分测定 | 第73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73-74页 |
·正交实验优化 | 第74-75页 |
·富马酸的测定及分析 | 第75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75-82页 |
·菌株的紫外诱变结果与分析 | 第75-77页 |
·餐厨垃圾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 第77-78页 |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8-81页 |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1-82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问题与展望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3页 |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83-84页 |
·创新点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附录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93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93-94页 |
附件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