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0页 |
第一章 合同解除的基本原理 | 第10-20页 |
第一节 合同解除的含义 | 第10-15页 |
一、 约定解除 | 第10-13页 |
二、 法定解除 | 第13-14页 |
三、 约定解除权与法定解除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法定解除的条件 | 第15-20页 |
一、 因不可抗力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 第15-16页 |
二、 预期违约 | 第16-17页 |
三、 逾额外期限不履行 | 第17-18页 |
四、 根本违约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 第18-19页 |
五、 法律规定其他解除情形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合同解除的程序 | 第20-31页 |
第一节 合同解除的程序概述 | 第20-22页 |
第二节 解除权的行使方式-- 《合同法》第96条第1款之实务分析 | 第22-27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22-23页 |
二、 合同解除的意思通知方式 | 第23-25页 |
三、 解除的意思通知是否为必经程序 | 第25-27页 |
第三节 解除权行使的时间限制-- 《合同法》第95条第2款之实务分析 | 第27-31页 |
一、 催告与解除权丧失与否的关系 | 第28-29页 |
二、 司法解释的规定与“合理期限”的关系 | 第29页 |
三、 一年除斥期间与相对方催告后三个月除斥期间的冲突与协调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 第31-45页 |
第一节 合同解除的溯及力 | 第31-37页 |
一、 立法例与学说 | 第31-32页 |
二、 对“区别说”的评判 | 第32-34页 |
三、 对恢复原状之含义的探讨 | 第34-35页 |
四、 合同解除有溯及力的确认 | 第35-37页 |
第二节 、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 | 第37-45页 |
一、 立法例比较 | 第37-38页 |
二、 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的并存 | 第38-40页 |
三、 合同解除与合同责任的承担方式 | 第40-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