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导言 | 第1-12页 |
一、 代表诉讼的价值功能及负面影响 | 第9-11页 |
二、 代表诉讼与直接诉讼的区别 | 第11-12页 |
贰、代表诉讼的原告资格 | 第12-16页 |
一、 持股数量限制立法模式的不足 | 第12-14页 |
二、 持股期限限制立法模式的不足 | 第14-15页 |
三、 公开理论的提出 | 第15-16页 |
四、 公开理论的例外 | 第16页 |
叁、原告起诉的要件 | 第16-28页 |
一、 前置程序 | 第16-18页 |
二、 从代表诉讼角度,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 | 第18-20页 |
1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在公司股份中所占分额较大,且股份不能自由流通 | 第18-19页 |
2 、有限责任公司兼具资合性与人合性 | 第19-20页 |
三、 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诉讼应经过独立的外部的诉讼委员会的审查 | 第20-27页 |
1 、美国法诉讼委员会制度的规定 | 第20页 |
2 、我国学者对公司的审查代表诉讼的权利的意见 | 第20-22页 |
3 、笔者对诉讼委员会的问题之观点 | 第22页 |
4 、笔者所以会有上述制度设计之建议概因为: | 第22-24页 |
5 、与美国诉讼委员会制度的比较 | 第24-27页 |
四、 担保问题 | 第27-28页 |
肆、谁是代表诉讼的被告 | 第28-29页 |
伍、和解与撤诉 | 第29-33页 |
一、 和解 | 第29-33页 |
二、 撤诉 | 第33页 |
陆、代表诉讼的诉讼结果问题 | 第33-37页 |
一、 股东胜诉时所花费诉讼费用的求偿问题 | 第33-35页 |
二、 比例性求偿权问题 | 第35-36页 |
三、 被告向公司的赔偿问题 | 第36页 |
四、 败诉时原告所应承担的责任 | 第36-37页 |
柒、代表诉讼的其它几个问题 | 第37-42页 |
一、 公司在诉讼中的地位问题 | 第37-38页 |
二、 管辖问题 | 第38-39页 |
三、 诉讼费用问题 | 第39页 |
四、 诉讼告知与诉讼参加 | 第39-40页 |
五、 原告诉讼请求的增加、变更和被告的反诉 | 第40-41页 |
六、 上诉和再审 | 第41-42页 |
捌、结束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