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绪论 | 第5-9页 |
上篇 夏钢都市电影的故事 | 第9-15页 |
一、 都市题材 | 第9-12页 |
二、 与小说的互动 | 第12-15页 |
中篇 夏钢都市电影创作分期 | 第15-32页 |
一、 《我们还年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距离的产生(1982-1988) | 第16-19页 |
二、 《遭遇激情》、《大撒把》、《无人喝彩》:模式的形成(1989-1933) | 第19-21页 |
三、 《与往事干杯》、《伴你到黎明》:谋求新的突破(1993-1995) | 第21-28页 |
四、 《玻璃是透明的》:在续接与突破之间(1999) | 第28-32页 |
下篇 夏钢都市电影的叙事策略 | 第32-53页 |
一、 在戏剧性情景和写实风格之间创造一种张力 | 第33-37页 |
二、 一个感受而非认知的世界 | 第37-42页 |
三、 喜剧手法的调用 | 第42-48页 |
四、 情感充当主体、结构故事 | 第48-51页 |
五、 中性处理的镜语风格 | 第51-53页 |
完结篇: 从风格到品牌 | 第53-56页 |
注释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