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0. 前言 | 第10-13页 |
0.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0.2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 第10-11页 |
0.3 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0.4 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1. 国际竞争力理论 | 第13-22页 |
1.1 国际竞争力概念 | 第13-14页 |
1.2 国际竞争力的分析范式 | 第14-17页 |
1.2.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关于竞争力的论述 | 第14页 |
1.2.2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关于竞争力的论述 | 第14-16页 |
1.2.3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中关于竞争力的论述 | 第16-17页 |
1.3 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一般综述 | 第17-21页 |
1.3.1 显示性指标 | 第17-19页 |
1.3.2 分析性指标 | 第19-21页 |
1.4 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实证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2. 我国茶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 第22-39页 |
2.1 国际茶叶产销现状 | 第22-23页 |
2.1.1 国际茶叶生产状况 | 第22页 |
2.1.2 世界茶叶贸易现状 | 第22-23页 |
2.2 国内茶叶产销现状 | 第23-26页 |
2.2.1 我国茶叶生产现状 | 第23页 |
2.2.2 我国茶叶出口的发展历程 | 第23-25页 |
2.2.3 我国茶叶的出口贸易现状 | 第25-26页 |
2.3 我国茶业国际竞争力实证 | 第26-37页 |
2.3.1 国际市场占有率 | 第26-29页 |
2.3.2 价格与成本 | 第29-33页 |
2.3.3 贸易竞争力指数 | 第33页 |
2.3.4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 | 第33-35页 |
2.3.5 贸易条件指数 | 第35-36页 |
2.3.6 固定市场份额模型 | 第36页 |
2.3.7 各指标体系之间的关系 | 第36-37页 |
2.4 影响我国茶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 第37-39页 |
3. 绿色壁垒与我国茶业的国际竞争力 | 第39-46页 |
3.1 绿色壁垒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 | 第39页 |
3.2 绿色壁垒产生的背景 | 第39-40页 |
3.3 茶叶贸易中绿色壁垒的产生 | 第40-43页 |
3.3.1 安全、卫生方面 | 第41-42页 |
3.3.2 认证制度 | 第42页 |
3.3.3 食品标签问题 | 第42-43页 |
3.4 绿色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 | 第43页 |
3.5 遭遇绿色壁垒的国内原因 | 第43-44页 |
3.6 我国茶叶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 | 第44-46页 |
4. 产出效率与茶业国际竞争力 | 第46-52页 |
4.1 产出效率与茶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 | 第46页 |
4.2 我国茶叶生产效率变化的实证 | 第46-50页 |
4.2.1 模型与数据 | 第47-48页 |
4.2.2 OLS回归结果 | 第48-49页 |
4.2.3 COLS分析结果 | 第49-50页 |
4.2.4 广义技术进步率在相对产出效率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 第50页 |
4.3 小结 | 第50-52页 |
5. 规模经济与茶业国际竞争力 | 第52-63页 |
5.1 规模经济与茶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 | 第52页 |
5.2 我国茶叶规模经济状况的实证 | 第52-58页 |
5.2.1 规模经济的经济学分析与函数表述 | 第52页 |
5.2.2 茶叶生产规模经济之一—行业层次的分析 | 第52-54页 |
5.2.3 茶叶生产规模经济之二—厂商层次的分析 | 第54-58页 |
5.3 茶叶生产经营规模的国际比较 | 第58-59页 |
5.4 纵向协调、组织创新与茶叶产业化 | 第59-62页 |
5.4.1 中国茶叶企业对产业化的探索 | 第59-60页 |
5.4.2 纵向协调制度的选择 | 第60-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6. 市场结构与我国茶业国际竞争力 | 第63-68页 |
6.1 市场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 | 第63页 |
6.2 各市场结构下的企业定价行为与竞争策略选择 | 第63-64页 |
6.3 国际茶叶市场结构的特点 | 第64页 |
6.4 建国后我国茶叶出口体制的演变 | 第64-65页 |
6.5 建国以来我国茶叶出口市场结构的变化 | 第65-67页 |
6.6 整合我国茶叶出口市场,提高茶业国际竞争力 | 第67-68页 |
7. 提高我国茶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 | 第68-74页 |
7.1 降低茶叶税负,提高茶业的国际竞争力 | 第68-69页 |
7.2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积极地对茶产业进行政策扶持与引导 | 第69页 |
7.3 推进茶叶的规模化经营,促进纵向协调的组织创新,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 | 第69-70页 |
7.4 采取积极措施,冲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 | 第70-71页 |
7.5 依靠科技,提高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第71-72页 |
7.6 整合现有出口市场秩序,提升国际市场营销体系竞争力 | 第72页 |
7.7 加强法制建设,将出口价格的管理与协调纳入法制化 | 第72-73页 |
7.8 改进茶叶交易方式,提高我国茶叶出口市场的地位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