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中的智能天线技术
| 目录 | 第1-10页 |
| 1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智能天线技术的发展背景 | 第10-11页 |
| 1.2 智能天线技术优点 | 第11-12页 |
| 1.3 智能天线的研究现况 | 第12-14页 |
| 1.4 本文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4-1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17页 |
| 2 智能天线技术 | 第17-36页 |
| 2.1 天线阵列波束形成原理 | 第17-20页 |
| 2.1.1 发射波束形成原理 | 第17-20页 |
| 2.1.2 接收波束形成原理 | 第20页 |
| 2.2 智能天线结构与原理 | 第20-23页 |
| 2.3 上行链路上的智能天线技术 | 第23-30页 |
| 2.3.1 移动端的智能发射技术 | 第23-24页 |
| 2.3.2 基站端的智能接收技术的智能算法 | 第24-30页 |
| 2.4 下行链路上的智能天线技术 | 第30-32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 3 估计信号来波方向的算法 | 第36-59页 |
| 3.1 波束形成测向算法 | 第37-39页 |
| 3.2 窄带信号DOA估计的子空间算法 | 第39-53页 |
| 3.2.1 MUSIC算法原理 | 第39-43页 |
| 3.2.2 ESPRIT算法 | 第43-49页 |
| 3.2.3 DOA矩阵算法 | 第49-51页 |
| 3.2.4 WSF算法 | 第51-53页 |
| 3.3 宽带信号DOA估计算法 | 第53-55页 |
| 3.3.1 CSM算法 | 第54-55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4 循环平稳特性在智能天线中的应用 | 第59-77页 |
| 4.1 几种常用的通信调制方式 | 第59-61页 |
| 4.1.1 BPSK调制方式 | 第60-61页 |
| 4.2 循环平稳特性 | 第61-64页 |
| 4.2.1 循环平稳特性 | 第61-62页 |
| 4.2.2 循环相关函数 | 第62页 |
| 4.2.3 循环平稳特性信号的性质 | 第62-63页 |
| 4.2.4 通讯信号中的周期平稳特性 | 第63-64页 |
| 4.3 基于周期平稳的盲自适应算法 | 第64-69页 |
| 4.3.1 基于周期平稳的SCORE盲算法 | 第65-67页 |
| 4.3.2 基于周期平稳的CAB类盲算法 | 第67-68页 |
| 4.3.3 基于周期平稳的周期平稳谱线算法 | 第68-69页 |
| 4.4 基于周期平稳的宽带DOA估计算法 | 第69-73页 |
| 4.4.1 宽带信号的阵列模型 | 第70页 |
| 4.4.2 适用于宽带的GSC-SSF算法 | 第70-73页 |
| 4.5 本章小节 | 第73-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 5 基于软件无线电结构的智能天线技术 | 第77-84页 |
| 5.1 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 | 第77-81页 |
| 5.1.1 软件无线电技术产生背景 | 第77-78页 |
| 5.1.2 软件无线电技术简介 | 第78-79页 |
| 5.1.3 软件无线电的优点 | 第79页 |
| 5.1.4 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 第79-80页 |
| 5.1.5 软件无线电的发展方向 | 第80-81页 |
| 5.2 基于软件无线电结构的智能天线 | 第81-84页 |
| 5.2.1 智能天线与软件无线电的结合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4页 |
|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