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电子绿地图的生成及应用研究--以唐县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9-11页 |
2 绿地图的概述及制作步骤 | 第11-16页 |
·绿地图的概述 | 第11-12页 |
·绿地图的概念 | 第11页 |
·绿地图的特点 | 第11-12页 |
·绿地图的作用 | 第12页 |
·绿地图的制作步骤 | 第12-13页 |
·绿地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绿地图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绿地图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3 唐县电子绿地图的生成 | 第16-25页 |
·生成绿地图所使用的软件 | 第16页 |
·研究区的概况 | 第16-18页 |
·制作唐县绿地图 | 第18-24页 |
·确定主题 | 第18页 |
·确定图示 | 第18-19页 |
·创建图示 | 第19-20页 |
·基本图件的确定 | 第20-21页 |
·实地调查与讨论 | 第21页 |
·整理资料并绘图 | 第21-24页 |
·图上内容的介绍 | 第24页 |
·唐县绿地图与普通绿地图的区别 | 第24-25页 |
4 唐县铁矿的分析 | 第25-32页 |
·缓冲区的介绍 | 第25-28页 |
·缓冲区的概念 | 第25页 |
·缓冲区建立的方法 | 第25-26页 |
·在ArcGIS 中建立缓冲区的步骤 | 第26-27页 |
·唐县缓冲区的分析 | 第27-28页 |
·尾矿库的概述 | 第28页 |
·尾矿库的概念 | 第28页 |
·尾矿库的类型 | 第28页 |
·尾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28-31页 |
·尾矿对环境的危害 | 第28-29页 |
·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 | 第29-31页 |
·尾矿库引发地质灾害 | 第31页 |
·对策 | 第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5 唐县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 第32-40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32-33页 |
·评价方法 | 第32-33页 |
·评价体系 | 第33页 |
·森林生态效益的分析与结果 | 第33-38页 |
·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 | 第33-34页 |
·森林保育土壤的价值 | 第34-35页 |
·森林的固碳释氧价值 | 第35-37页 |
·森林净化大气环境价值 | 第37-38页 |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 | 第38页 |
·森林游憩功能价值 | 第38页 |
·唐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 | 第38页 |
·唐县森林各项服务功能价值比较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6 水库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 第40-45页 |
·生态功能 | 第40-42页 |
·净化功能 | 第40页 |
·水分调节 | 第40-41页 |
·调节小气候 | 第41-42页 |
·维护生物多样性 | 第42页 |
·社会功能 | 第42-43页 |
·重要水源地 | 第42-43页 |
·文化科研 | 第43页 |
·水库生态功能价值分析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5页 |
·讨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