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8-19页 |
| 1.1 引言 | 第8页 |
| 1.2 有色冶金炉渣性质及其研究现状 | 第8-16页 |
| 1.2.1 FeO-SiO_2-CaO系炉渣性质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1.2.2 高镁炉渣性质研究进展与现状 | 第10-15页 |
| 1.2.3 熔渣结构 | 第15-16页 |
| 1.3 炉渣性质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1.3.1 粘度测定方法 | 第16-17页 |
| 1.3.2 电导率测定方法 | 第17页 |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7-19页 |
| 2 镍闪速熔炼工艺流程及造渣基础理论 | 第19-30页 |
| 2.1 铜镍精矿的矿物和化学组成 | 第19-20页 |
| 2.2 金川镍闪速熔炼工艺流程 | 第20-22页 |
| 2.3 镍闪速熔炼的主要造渣反应及炉渣贫化过程 | 第22-30页 |
| 2.3.1 镍闪速熔炼造渣机理 | 第22-28页 |
| 2.3.2 闪速熔炼贫化区的贫化过程 | 第28-30页 |
| 3 炉渣粘度的研究 | 第30-48页 |
| 3.1 炉渣的合成 | 第30-34页 |
| 3.1.1 合成原料 | 第30页 |
| 3.1.2 炉渣合成方法 | 第30-31页 |
| 3.1.3 炉渣合成结果 | 第31-34页 |
| 3.2 炉渣粘度的测定 | 第34-46页 |
| 3.2.1 粘度测定方法及原理 | 第34页 |
| 3.2.2 粘度测定的实验装置 | 第34-36页 |
| 3.2.3 粘度测定的实验步骤 | 第36-37页 |
| 3.2.4 粘度测定结果 | 第37页 |
| 3.2.4.1 FeO-SiO_2-MgO系(半)合成渣粘度 | 第37-39页 |
| 3.2.4.2 FeO-SiO_2-MgO-CaO系半合成渣粘度 | 第39-46页 |
| 3.3 小结 | 第46-48页 |
| 4 炉渣电导率的研究 | 第48-55页 |
| 4.1 引言 | 第48页 |
| 4.2 电导率测定方法及原理 | 第48-49页 |
| 4.3 实验装置简介 | 第49-50页 |
| 4.4 电导池常数标定 | 第50页 |
| 4.5 电导率测定步骤 | 第50-51页 |
| 4.6 FeO-SiO_2-MgO-CaO系半合成渣电导率的研究 | 第51-54页 |
| 4.6.1 CaO含量对电导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 4.6.2 MgO含量对电导率的影响 | 第52页 |
| 4.6.3 Fe/SiO_2比值对电导率的影响 | 第52-54页 |
| 4.6.4 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 | 第54页 |
| 4.7 小结与讨论 | 第54-55页 |
| 5 金川镍闪速熔炼炉渣合理渣型 | 第55-60页 |
| 5.1 前言 | 第55页 |
| 5.2 炉渣电导率与粘度的关系 | 第55-56页 |
| 5.3 炉渣的物相组成和结构考察 | 第56-57页 |
| 5.3.1 按渣型分相系数分相 | 第56页 |
| 5.3.2 炉渣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6-57页 |
| 5.4 金川镍闪速熔炼炉渣合理渣型的选择 | 第57-60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0-63页 |
| 6.1 结论 | 第70-61页 |
| 6.2 建议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