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液混合发动机燃烧与燃速特性研究
目 录 | 第1-4页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 论 | 第6-15页 |
1.1 固液混合发动机研究进展 | 第6-9页 |
1.2 固液混合发动机的分类 | 第9-10页 |
1.3 固液混合发动机的特点 | 第10-12页 |
1.4 混合发动机关键技术 | 第12-14页 |
1.5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固液混合发动机燃烧过程理论分析 | 第15-30页 |
2.1 固液混合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 第15-18页 |
2.2 燃烧时固体装药表面层中发生的诸过程 | 第18-20页 |
2.2.1 不经过液态传递时材料的气化情况 | 第18-19页 |
2.2.2 有液层形成时材料的气化情况 | 第19-20页 |
2.3 固液混合发动机然面后退速率理论推导 | 第20-23页 |
2.4 固液混合发动机燃面后退速率若干模型 | 第23-29页 |
2.4.1 传热和质量扩散控制理论分析 | 第24-27页 |
2.4.2 压强控制燃速理论 | 第27-29页 |
2.4.3 最佳燃面后退速率经验公式 | 第29页 |
2.5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固液混合发动机燃烧过程数值摸拟 | 第30-47页 |
3.1 概述 | 第30-31页 |
3.2 混合发动机燃烧过程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 第31-35页 |
3.2.1 物理模型 | 第31-32页 |
3.2.2 边界层方程模拟 | 第32-34页 |
3.2.3 N-S方程模拟 | 第34-35页 |
3.3 固液混合发动机内流场简化假设 | 第35-36页 |
3.4 固液混合发动机内流场仿真模型 | 第36-40页 |
3.4.1 控制方程 | 第36-38页 |
3.4.2 固体燃料高温分解模型 | 第38页 |
3.4.3 气固分界面相互作用关系 | 第38页 |
3.4.4 气相化学反应模型 | 第38-40页 |
3.4.5 辐射传热模型 | 第40页 |
3.5 两相混合燃烧仿真模型 | 第40-42页 |
3.5.1 两相混合燃烧控制方程 | 第40-41页 |
3.5.2 气/液耦合相互作用源项 | 第41-42页 |
3.6 Fluent软件介绍 | 第42-43页 |
3.7 数值模拟方法和边界条件 | 第43-45页 |
3.7.1 数值模拟方法 | 第43-44页 |
3.7.2 边界条件 | 第44-45页 |
3.7.3 初场值的给定 | 第45页 |
3.8 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混合发动机燃烧过程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7-66页 |
4.1 典型混合流场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7-57页 |
4.1.1 固体装药燃面后移速率分析 | 第49-50页 |
4.1.2 发动机内气体状态参数分布 | 第50-51页 |
4.1.3 燃烧效率分析 | 第51-57页 |
4.2 发动机尺寸增大对混合流场的影响 | 第57-59页 |
4.3 两寸混合燃烧数值模拟果及分析 | 第59-61页 |
4.4 小结 | 第61-66页 |
第五章 混合发动机燃烧过程实验研究 | 第66-76页 |
5.1 混合发动机实验概述 | 第66-68页 |
5.1.1 混合发动机实验总体方案 | 第66-67页 |
5.1.2 混合发动机燃烧室特点 | 第67-68页 |
5.2 实验混合发动机系统及设计 | 第68-70页 |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0-75页 |
5.3.1 测量参数 | 第70-71页 |
5.3.2 测量系统和控制系统 | 第71页 |
5.3.3 实验步骤 | 第71页 |
5.3.4 燃面后退速率 | 第71-73页 |
5.3.5 实验结果 | 第73-75页 |
5.4 小结 | 第75-76页 |
结 论 | 第76-78页 |
致 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