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1页 |
| 1.1 研究意义 | 第6-7页 |
| 1.2 国内外农业产业化研究概况 | 第7-10页 |
| 1.2.1 国内农业产业化研究概况 | 第7-9页 |
| 1.2.2 国外农业产业化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 1.3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农业产业化与经济政策 | 第11-16页 |
| 2.1 农业产业化及其实质 | 第11页 |
| 2.2 经济政策 | 第11-15页 |
| 2.2.1 经济政策简介 | 第11-13页 |
| 2.2.2 CGE模型简介 | 第13页 |
| 2.2.3 经济政策与CGE模型的结合 | 第13-14页 |
| 2.2.4 模型选择 | 第14-15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第三章 模型分析 | 第16-31页 |
| 3.1 Storm模型 | 第16-29页 |
| 3.1.1 农业生产子模型 | 第16-19页 |
| 3.1.2 综合价格 | 第19页 |
| 3.1.3 非农工资和价格 | 第19-21页 |
| 3.1.4 非农生产能力和折旧 | 第21页 |
| 3.1.5 等级收入分配 | 第21-22页 |
| 3.1.6 职能收入分配 | 第22-23页 |
| 3.1.7 私人储蓄和消费 | 第23页 |
| 3.1.8 私人投资需求 | 第23-24页 |
| 3.1.9 进出口需求 | 第24-25页 |
| 3.1.10 库存变动 | 第25页 |
| 3.1.11 超额需求等式和均衡条件 | 第25-27页 |
| 3.1.12 政府收入、消费和储蓄 | 第27-28页 |
| 3.1.13 国家财政 | 第28页 |
| 3.1.14 中间等式 | 第28-29页 |
| 3.2 新奥地利生产模型 | 第29-30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中国农业产业化模型的建立 | 第31-40页 |
| 4.1 农业生产子模型 | 第31-32页 |
| 4.2 多部门投入产出模型 | 第32-34页 |
| 4.3 中国农业产业化CGE模型 | 第34-39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五章 模型参数的估计 | 第40-45页 |
| 5.1 农业生产子模型参数估计 | 第40-41页 |
| 5.2 非农业部门投入产出模型参数估计 | 第41-44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六章 模拟分析 | 第45-54页 |
| 6.1 情景1:农产品价格变动对农业产业化影响的模拟分析 | 第45-47页 |
| 6.2 情景2:化肥价格变动对农业产业化影响的模拟分析 | 第47-48页 |
| 6.3 情景3:农业生产补贴变动对农业产业化影响的模拟分析 | 第48-49页 |
| 6.4 情景4:非农工资变动对农业产业化影响的模拟分析 | 第49-50页 |
| 6.5 情景5:农产品价格变动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模拟分析 | 第50-51页 |
| 6.6 情景6:化肥价格变动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模拟分析 | 第51-52页 |
| 6.7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七章 结论和讨论 | 第54-56页 |
| 7.1 结论 | 第54-55页 |
| 7.2 有关本文的几点讨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附表 | 第58-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