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摘要(日文) | 第6-7页 |
前言 | 第7-8页 |
1 区域概况 | 第8-14页 |
1.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8-10页 |
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0-14页 |
1.2.1 行政区划与民族人口 | 第10-12页 |
1.2.2 经济基础 | 第12页 |
1.2.3 基础设施 | 第12-13页 |
1.2.4 社会事业 | 第13-14页 |
2 汪清县农业用地结构现状分析 | 第14-25页 |
2.1 汪清县土地利用现状 | 第14页 |
2.2 汪清县农业用地结构及其特点 | 第14-18页 |
2.2.1 耕地 | 第15-17页 |
2.2.2 园地 | 第17页 |
2.2.3 林地 | 第17页 |
2.2.4 牧草地 | 第17-18页 |
2.2.5 水域 | 第18页 |
2.2.6 未利用地 | 第18页 |
2.3 汪清县农业用地开发利用的优势条件和限制因素 | 第18-22页 |
2.3.1 优势条件 | 第18-19页 |
2.3.2 限制因素 | 第19-22页 |
2.4 汪清县农业用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2.4.1 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 第22-23页 |
2.4.2 破坏性的土地开发,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 第23页 |
2.4.3 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低 | 第23-24页 |
2.4.4 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低 | 第24-25页 |
3 影响汪清县农业用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因素 | 第25-28页 |
3.1 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求 | 第25-26页 |
3.1.1 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需求 | 第25页 |
3.1.2 城镇建设用地需求 | 第25页 |
3.1.3 重点建设工程用地需求 | 第25-26页 |
3.2 农业生产需求 | 第26-28页 |
3.2.1 耕地 | 第26页 |
3.2.2 园地 | 第26页 |
3.2.3 林地 | 第26页 |
3.2.4 牧草地 | 第26-27页 |
3.2.5 水域 | 第27-28页 |
4 清清县农业用地利用结构调整 | 第28-32页 |
4.1 农业用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基本依据 | 第28-29页 |
4.1.1 指导思想 | 第28页 |
4.1.2 基本原则 | 第28页 |
4.1.3 基本依据 | 第28-29页 |
4.2 农业用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 | 第29-32页 |
4.2.1 耕地 | 第30页 |
4.2.2 园地 | 第30页 |
4.2.3 林地 | 第30页 |
4.2.4 牧草地 | 第30-31页 |
4.2.5 水域 | 第31页 |
4.2.6 未利用地 | 第31-32页 |
5 合理开发利用农业用地的措施和途径 | 第32-38页 |
5.1 充分挖掘农业后备资源潜力 | 第32-34页 |
5.1.1 耕地资源的开发潜力 | 第32页 |
5.1.2 园地资源的开发潜力 | 第32页 |
5.1.3 林业资源的开发潜力 | 第32-33页 |
5.1.4 水资源开发潜力 | 第33页 |
5.1.5 草场资源的开发潜力 | 第33-34页 |
5.2 积极抗御低温冷害,努力开发“冷凉气候资源” | 第34-35页 |
5.3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第35页 |
5.4 用养结合,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护 | 第35-36页 |
5.5 加强对农业用地的规划与管理,切实保证农业用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第36-38页 |
结束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