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贵重金属论文--金论文

西秦岭地区构造体系对金矿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

内容提要第1-7页
绪言第7-12页
 一、研究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概况第7-8页
 二、研究历史、现状及选题第8-10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0-12页
第一章 西秦岭构造成矿带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第12-31页
 第一节 沉积建造系统及其含矿性第12-17页
  一、元古界第12页
  二、古生界第12-15页
  三、三叠系第15-17页
  四、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第17页
 第二节 岩浆作用第17-20页
  一、加里东-华力西拉张裂陷期构造-岩浆热事件第18页
  二、印支造山期构造 岩浆热事件第18-19页
  三、燕山陆内造山期构造-岩浆热事件第19-20页
 第三节 区域构造梗概第20-25页
  一、大地构造归属第20页
  二、构造旋回及构造层划分第20-23页
  三、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简史第23-24页
  四、大地构造与金成矿第24-25页
 第四节 区域地球物理场及深部构造第25-27页
 第五节 区域地球化学场特征第27-31页
第二章 印支造山前构造格局-前印支古构造体系恢复第31-35页
 第一节 古东西向构造体系第31-34页
 第二节 古北东向构造体系第34-35页
第三章 中新生代构造格局-构造体系划分及变形复合分析第35-79页
 第一节 构造体系划分第35页
 第二节 构造体系结构和变形特征第35-69页
  一、东西向构造体系第35-46页
  二、南北向构造体系第46-52页
  三、北东向构造体系第52-54页
  四、弧形构造体系第54-69页
  五、北北西向构造带第69页
 第三节 构造体系复合关系和复合时序效应分析第69-73页
  一、构造体系复合关系第69-73页
  二、构造体系成生发展及变形时序第73页
 第四节 遥感图像判识及构造解译第73-74页
  一、遥感图像的选择第74页
  二、区域构造的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第74页
 第五节 构造运动程式讨论第74-77页
  一、各构造体系所反映的运动方式及其统一性第74-76页
  二、地壳运动和构造体系演化第76-77页
 第六节 构造体系对金矿分布规律的控制第77-79页
第四章 巴西金矿-大水金矿构造-成矿系列研究第79-113页
 第一节 巴西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第79-84页
  一、成矿地质条件第79-80页
  二、矿床地质特征第80-84页
 第二节 巴西金矿控岩、控矿构造系统分析第84-103页
  一、控岩、控矿构造格架及其变形特征第84-90页
  二、断裂构造对金矿床的多级控制作用第90-96页
  三、控矿构造演化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第96-98页
  四、控矿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第98-100页
  五、高精度磁测所反映的控矿构造信息第100-103页
 第三节 大水金矿成矿地质特征第103-107页
  一、成矿地质背景第103-105页
  二、矿床地质特征第105-107页
 第四节 大水金矿控矿因素及控矿构造系统分析第107-113页
  一、控矿因素第107-108页
  二、控矿构造系统分析第108-113页
第五章 同成矿构造应力场及其与金成矿的藕合作用第113-141页
 第一节 同成矿构造应力场分析的准则第113-114页
  一、成矿期构造鉴定与构造格局的确定第113-114页
  二、同成矿构造应力场分析准则第114页
 第二节 同成矿构造动力条件第114-120页
  一、主应力方位的确定第114-115页
  二、古应力值大小的估算第115-120页
 第三节 同成矿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第120-130页
  一、数学模型的建立第120-123页
  二、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第123-130页
 第四节 同成矿构造应力场激光全息光弹模拟第130-132页
  一、模型的选取与实验过程第130-131页
  二、实验结果-应力、应变能和矿液运移势的分布第131-132页
 第五节 构造应力场与流体运移成矿的耦合作用第132-137页
  一、成矿过程中构造与流体的关系第132-133页
  二、构造应力场控制流体运移、成矿的理论第133-136页
  三、构造应力场与流体成矿耦合作用第136-137页
 第六节 成矿构造应变场特征第137-141页
  一、磁化率椭球与应变椭球关系及磁组构参数所反映的L-F费林图解第137-140页
  二、变形组构分析第140-141页
第六章 金矿床富集成矿规律及构造动力成矿模式第141-148页
 第一节 金矿床形成与分布规律第141-142页
  一、金矿床的展布受区域性超壳断裂控制第141页
  二、金矿床的产出受特定地层-矿源层控制第141页
  三、燕山期同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密切第141-142页
 第二节 成矿时代与成矿构造体系活动的关系第142页
 第三节 构造成矿作用和构造动力成矿模式探讨第142-146页
  一、构造成矿作用过程第142-143页
  二、构造动力成矿模式探讨第143-146页
 第四节 找矿标志和成矿预测第146-148页
  一、综合找矿标志第146页
  二、成矿预测第146-148页
结语第148-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58页
Abstract第158-160页
图版第160-165页
 图版I第160-161页
 图版II第161-162页
 图版III第162-163页
 图版IV第163-164页
 图版V第164-165页
 图版VI第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位点核酶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研究
下一篇:P53和P16基因对人食管癌恶性表型逆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