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选题意义和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研究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框架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本文拟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对风景名胜区的基本认识 | 第16-23页 |
·风景名胜区内涵 | 第16-17页 |
·风景名胜区概念及特点 | 第16页 |
·风景名胜区发展概况 | 第16-17页 |
·风景名胜区产品性质 | 第17-20页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7-18页 |
·风景名胜区产品性质界定 | 第18-20页 |
·风景名胜区产权归属 | 第20-23页 |
·产权理论 | 第20-21页 |
·风景名胜区产权归属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在风景名胜区管理中的应用 | 第23-30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3-24页 |
·利益相关者的含义 | 第23-24页 |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 第24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风景名胜区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 第24-27页 |
·风景名胜区管理的内在诉求——相关主体关系亟待协调 | 第25页 |
·风景名胜区管理的客观要求——现有管理体制问题重重 | 第25-27页 |
·国外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有益借鉴 | 第27-30页 |
·法律体系完备 | 第27页 |
·分区分类分级管理 | 第27-28页 |
·集中控制与分级控制有序结合 | 第28页 |
·统一管理机构 | 第28页 |
·管理者管理角色定位明确 | 第28-29页 |
·经营性项目特许承租经营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创新 | 第30-47页 |
·利益主体的确定及分析 | 第30-34页 |
·政府 | 第30页 |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 | 第30-31页 |
·资源主管部门 | 第31-32页 |
·风景名胜区经营企业 | 第32页 |
·当地社区居民 | 第32-33页 |
·旅游者 | 第33页 |
·社会公众 | 第33页 |
·旅游中介机构 | 第33-34页 |
·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 | 第34-37页 |
·博弈因子确定的依据 | 第35页 |
·博弈矩阵的构建 | 第35-36页 |
·博弈分析 | 第36-37页 |
·风景名胜区经营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 第37-42页 |
·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模式 | 第38页 |
·政府经营管理模式 | 第38-39页 |
·半政府经营管理模式 | 第39-40页 |
·混合经营管理模式 | 第40-41页 |
·各种模式比较分析 | 第41-42页 |
·“系统经营管理模式”构建 | 第42-47页 |
·纵向管理 | 第43-44页 |
·横向协调 | 第44-47页 |
第五章 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创新的保障对策 | 第47-52页 |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 第47-48页 |
·建立利益分配制度 | 第48-49页 |
·科学设置组织机构 | 第49-50页 |
·全面构建监督机制 | 第50页 |
·树立持续发展理念 | 第50-51页 |
·协调系统相互关系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