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病毒传播数学模型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3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论文安排 | 第12-13页 |
第2章 互联网的拓扑特性及建模 | 第13-37页 |
·复杂网络的基础知识 | 第13-16页 |
·节点度分布 | 第13-14页 |
·路径长度 | 第14页 |
·聚类系数 | 第14-15页 |
·介数 | 第15页 |
·社团结构 | 第15页 |
·节点度的相关性和异配性 | 第15-16页 |
·几种常见的网络模型 | 第16-18页 |
·规则网络 | 第16页 |
·随机网络 | 第16-17页 |
·小世界网络 | 第17-18页 |
·无标度网络 | 第18页 |
·互联网的统计特性 | 第18-26页 |
·互联网的小世界特性 | 第19-20页 |
·互联网节点度的幂率分布 | 第20-22页 |
·层次性 | 第22-24页 |
·富节点特性 | 第24页 |
·异配性 | 第24-25页 |
·核数和介数 | 第25-26页 |
·互联网的拓扑建模 | 第26-35页 |
·随机型 | 第26-28页 |
·层次型 | 第28-30页 |
·幂率型 | 第30-34页 |
·PLOD拓扑模型 | 第30页 |
·PLRG模型 | 第30页 |
·AB模型 | 第30-31页 |
·BRITE模型 | 第31-32页 |
·GLP模型 | 第32页 |
·PFP模型 | 第32-33页 |
·DP模型 | 第33页 |
·T_(ANG)模型 | 第33-34页 |
·多局域世界模型 | 第34-35页 |
·各类模型的定性比较 | 第35-37页 |
第3章 互联网拓扑结构对计算机病毒传播的影响 | 第37-55页 |
·计算机网络病毒传播的经典数学模型 | 第37-44页 |
·简单传染模型(SI模型) | 第38-39页 |
·SIS模型 | 第39页 |
·SIR模型 | 第39-40页 |
·双因子模型 | 第40-41页 |
·BCM模型——网络蠕虫对抗模型 | 第41-44页 |
·复杂网络的传播临界值理论 | 第44-48页 |
·均匀网络上的传播临界值 | 第45-46页 |
·非均匀无标度网络上的传播临界值 | 第46-48页 |
·互联网的拓扑结构对病毒传播的影响 | 第48-51页 |
·互联网尺度对传播临界值的影响 | 第48-49页 |
·互联网关联性对病毒传播临界值的影响 | 第49页 |
·社团结构对病毒传播的影响 | 第49-50页 |
·网络带宽分布对病毒传播的影响 | 第50-51页 |
·互联网的免疫策略 | 第51-52页 |
·随机免疫 | 第51页 |
·目标免疫 | 第51-52页 |
·熟人免疫 | 第52页 |
·计算机病毒传播对网络拓扑结构的影响 | 第52-55页 |
第4章 一种电子邮件病毒的数学传播模型 | 第55-61页 |
·电子邮件病毒的传播特征 | 第55-56页 |
·传播模型的建立 | 第56页 |
·邮件网络的建立及参数假设 | 第56-57页 |
·影响电子邮件病毒传播因素模拟 | 第57-61页 |
·用户接受邮件的时间间隔对病毒传播的影响 | 第57-58页 |
·预免疫R_0对病毒传播的影响 | 第58-59页 |
·用户群组聚集特性对邮件病毒传播的影响 | 第59-61页 |
第5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