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水文学论文

川滇高山栎林降水再分配及枯落物持水能力研究

致谢第1-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9页
前言第9-10页
1 综述第10-18页
   ·林冠层与降水的分配第10-11页
   ·枯枝落叶层与降水的分配第11-12页
   ·林分的蒸腾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12-16页
     ·林分蒸腾的研究方法第12-13页
     ·植物蒸腾作用与环境因子相互关系的研究第13-16页
   ·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趋势第16-18页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第18-24页
   ·研究区概况第18页
   ·研究方法第18-24页
     ·群落结构特征分析第18-19页
     ·降水再分配过程测定第19-20页
     ·凋落物归还量测定第20页
     ·枯落物蓄积量及持水量的测定第20-21页
     ·林木蒸腾量测定第21-2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4-45页
   ·群落结构特征第24-27页
     ·植物种类组成第24-25页
     ·物种多样性分析第25-26页
     ·物种空间分布格局第26页
     ·不同海拔高度川滇高山栎高度的变化第26-27页
   ·降水再分配过程第27-31页
     ·林外降水特征第27页
     ·林冠截留第27-29页
     ·树干茎流第29-30页
     ·穿透雨第30-31页
   ·凋落物归还量动态变化第31-33页
     ·凋落物归还量的月动态变化第31-32页
     ·凋落物归还量的季节变化第32-33页
     ·凋落物年归还量及组成第33页
   ·枯落物层储量与持水能力第33-37页
     ·不同层次枯落物的储量第33-34页
     ·枯落物层的持水能力第34-35页
     ·枯落物持水量的动态变化第35-37页
   ·单株林木蒸腾量第37-45页
     ·树干液流通量的日动态变化第37-38页
     ·不同地径高山栎液流通量差异分析第38-40页
     ·高山栎液流通量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40-42页
     ·不同天气条件下高山栎液流通量变化第42-44页
     ·液流日平均累计量第44-45页
4 结论与讨论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详细摘要第51-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活性有机碳研究
下一篇:下蜀栎林与松林土壤微生物量N、P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