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一节 绪论 | 第13-23页 |
| ·选题依据 | 第13-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 ·实践意义 | 第14-16页 |
| ·对区域管理体制的创新 | 第14-15页 |
| ·对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完善 | 第15页 |
| ·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 | 第15-16页 |
| ·理论意义 | 第16-17页 |
| ·区域发展理论的创新 | 第16页 |
| ·促进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研究思路框架和主要创新点 | 第17-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调查研究法 | 第17-18页 |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 第18页 |
| ·综合分析法 | 第18页 |
| ·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 ·研究思路框架 | 第19-21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21-23页 |
| ·科学基础的补充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的创新 | 第21-22页 |
| ·概念的理解更新 | 第22-23页 |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述评 | 第23-40页 |
| ·国外区划和功能区域研究工作综述 | 第23-28页 |
| ·国外区划工作演进概述 | 第23-24页 |
| ·国外关于功能区域的研究 | 第24-28页 |
| ·功能区域的划分方法 | 第24-25页 |
| ·功能区域的确定标准 | 第25-26页 |
| ·功能区域政策支持体系和评价体系 | 第26-28页 |
| ·国内区划工作和主体功能区划相关研究综述 | 第28-36页 |
| ·国内区划工作演进概述 | 第28-29页 |
| ·国内关于主体功能区划的研究综述 | 第29-36页 |
| ·主体功能区划的意义 | 第29-32页 |
| ·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 第32页 |
| ·主体功能区划的划分方法探讨 | 第32-34页 |
| ·主体功能区划政策体系的探讨 | 第34-36页 |
| ·现有相关研究对主体功能区划研究的启示 | 第36-40页 |
| ·主体功能区划的重要性和创新性研究 | 第36-37页 |
| ·主体功能区划研究需要加强的领域 | 第37-40页 |
| ·理论渊源和科学基础 | 第37-38页 |
| ·政策支撑体系 | 第38-40页 |
| 第三节 主体功能区的基本属性特征与主体功能区划的函数构建 | 第40-50页 |
| ·主体功能区的地域功能属性 | 第40-43页 |
| ·地域功能的属性 | 第40-42页 |
| ·主观认知的属性 | 第40-41页 |
| ·多样构成的属性 | 第41页 |
| ·相互作用的属性 | 第41页 |
| ·空间变异的属性 | 第41页 |
| ·时间演变的属性 | 第41-42页 |
| ·主体功能区的基本属性特征 | 第42-43页 |
| ·主体功能区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内涵和逻辑关系 | 第43-48页 |
| ·现有开发密度 | 第43-44页 |
|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 第44-45页 |
| ·发展潜力 | 第45页 |
| ·三个因素的抽象函数表达 | 第45-48页 |
| ·现有开发密度的函数形式 | 第46页 |
| ·发展潜力函数 | 第46-48页 |
| ·影响因素的逻辑关系和决定因素分析 | 第48-50页 |
| ·影响因素的逻辑关系 | 第48-49页 |
| ·决定主体功能区划期限的长期因素 | 第49-50页 |
| 第四节 基于效用论的环境库兹聂兹曲线的假设和证明 | 第50-58页 |
| ·基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分析 | 第50-54页 |
| ·基本假设条件 | 第51页 |
| ·环境质量和发展需求的效用分析 | 第51-53页 |
|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 | 第53-54页 |
| ·环境库兹涅茨假说 | 第54-57页 |
| ·库兹涅茨假说 | 第55页 |
| ·环境库兹涅茨假说概况 | 第55-56页 |
| ·对环境库兹涅茨假说的认识 | 第56页 |
| ·环境库兹涅茨模型 | 第56-57页 |
| ·环境库兹聂兹曲线在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应用 | 第57-58页 |
| 第五节 环境库兹聂兹曲线在郑州市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应用 | 第58-74页 |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58-62页 |
| ·气候和地貌的过渡性 | 第59-60页 |
| ·资源的丰裕程度 | 第60-61页 |
| ·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域 | 第61-62页 |
|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第62页 |
| ·郑州市各县区环境库兹聂兹曲线 | 第62-72页 |
| ·研究区域人均生产总值和工业废气排放量指标相关性 | 第62-63页 |
| ·研究区域主体功能区划类型及特征分析 | 第63-72页 |
| ·优化开发地区:未出现拐点 | 第63-67页 |
| ·优化开发地区:已出现拐点 | 第67-69页 |
| ·重点开发地区 | 第69-71页 |
| ·介于重点开发地区和优化开发地区之间:正处于拐点期 | 第71-72页 |
| ·郑州市域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 | 第72-74页 |
| 第六节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 ·结论 | 第74-75页 |
| ·环境库兹聂兹曲线的可证明性 | 第74页 |
| ·环境库兹聂兹曲线可以用于简化主体功能区划 | 第74页 |
| ·郑州市域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 第74-75页 |
| ·展望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工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