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岫闻艺术图像符号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现状研究 | 第10页 |
·国外现状研究 | 第10-11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1页 |
·综合归纳方法 | 第11页 |
·多学科交叉分析法 | 第11页 |
·图像学研究法 | 第11-12页 |
·相关概念 | 第12-14页 |
·女性主义艺术 | 第12-13页 |
·女性艺术 | 第13-14页 |
2 崔岫闻早期艺术环境论述 | 第14-18页 |
·艺术之路 | 第14-18页 |
·崔岫闻简述 | 第14-15页 |
·20 世纪 90 年代中西方当代艺术的发展环境 | 第15-18页 |
3 崔岫闻艺术图像符号风格和形式语言论述 | 第18-31页 |
·油画作品图像符号和形式语言分析 | 第18-20页 |
·油画作品《玫瑰与水薄荷》 | 第18-19页 |
·油画作品《舛》 | 第19-20页 |
·图品作品图像符号风格和形式语言的分析 | 第20-26页 |
·图片《程程贝贝》 | 第21页 |
·图片《三界》油画、 图片、录像 2003 | 第21-22页 |
·图片《天使》 | 第22-24页 |
·图片《真空妙有》 | 第24-26页 |
·影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精神根源 | 第26-31页 |
·影像作品《洗手间(Lady's)》 | 第27-29页 |
·影像作品《神域》 | 第29-31页 |
4 崔岫闻艺术的成长 | 第31-35页 |
·创作中创作中我构建 | 第31-33页 |
·视知觉和创造性想象的完善和构建 | 第31-33页 |
·崔岫闻艺术的社会学意义 | 第33-35页 |
5 从崔岫闻的作品引发的思考 | 第35-39页 |
·女性艺术与社会、公众的关系 | 第35-37页 |
·中西方受众的差异 | 第37-39页 |
·中西方受众的文化差异 | 第37页 |
·中西方受众审美和心理差异 | 第37-39页 |
6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第42-43页 |
附录 B: 图片收集 | 第43-47页 |
附录 C:崔岫闻主要艺术经历 | 第4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