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刑事辩护权的程序保障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辩护权程序保障概述第9-14页
 一、辩护权程序保障的概念解读第9-12页
  (一) 辩护权的概念起源第9-11页
  (二) 辩护权程序保障的含义第11-12页
 二、辩护权程序保障的价值评析第12-14页
第二章 辩护权程序保障的一般模式第14-26页
 一、辩护权程序保障的前提——辩护权的设定第14-20页
  (一) 辩护权的内容第14-18页
  (二) 辩护权的分类第18-20页
 二、辩护权程序保障的基本原则第20-24页
  (一) 有效告知原则第20-22页
  (二) 必要准备原则第22-23页
  (三) 程序性裁判原则第23页
  (四) 程序性制裁原则第23-24页
 三、辩护权程序保障的基础——侦查权与羁押权分离第24-26页
第三章 我国辩护权程序保障的现状第26-38页
 一、辩护权缺位的思考第26-31页
  (一) 关于保释权第26-28页
  (二) 关于单独会见通信权第28-29页
  (三) 关于讯问防御权第29-30页
  (四) 关于程序动议权第30-31页
 二、辩护权程序保障的主要缺陷第31-38页
  (一) 司法机关的告知义务不明第31-32页
  (二) 辩护律师的调查取证受限第32-33页
  (三) 辩护律师的阅卷范围狭窄第33-34页
  (四) 辩护方发言不受重视第34-35页
  (五) 辩护律师法庭质证难第35-36页
  (六) 被告人上诉流于形式第36-38页
 三、基础制度的缺失——侦查权和羁押权未实现分离第38页
第四章 我国辩护权程序保障的改革建议第38-48页
 一、辩护准备阶段第39-44页
  (一) 明确司法机关的告知义务第39页
  (二) 构建保释制度第39-40页
  (三) 加大辩护方的讯问防御力度第40-41页
  (四) 保障辩护律师的辩护权第41-44页
 二、正式辩护阶段第44-46页
  (一) 赋予控辩双方均等的发言机会第44-45页
  (二) 确立交叉询问规则第45页
  (三) 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第45-46页
  (四) 保障被告人的上诉权第46页
 三、基础制度的构建——设立看守所中立制度第46-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后记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政诉讼判决的既判力研究
下一篇:论刑事诉讼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