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饮料作物论文--茶论文

中小叶种后发酵茶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图表目录第7-9页
目次第9-12页
1 引言第12-24页
   ·发展中小叶种后发酵茶的时代背景第12-14页
     ·目前我省夏秋茶生产现状第12页
     ·我国后发酵茶(黑茶)情况概述及普洱茶的发展情况第12-13页
     ·以普洱熟茶为代表的后发酵茶(黑茶)产地十分广泛第13-14页
   ·后发酵茶工艺特点、化学成分及微生物作用研究进展(以普洱茶为例)第14-22页
     ·后发酵茶加工工艺(以普洱茶为例)第14-16页
     ·后发酵茶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以普洱茶为例)第16-20页
       ·后发酵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的变化第16-17页
       ·后发酵茶加工过程中氨基酸的变化第17页
       ·后发酵茶加工过程中咖啡碱的变化第17-18页
       ·后发酵茶加工过程中茶色素的变化第18-19页
       ·后发酵茶加工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变化第19页
       ·后发酵茶加工过程中可水浸出物的变化第19-20页
       ·后发酵茶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的关系第20页
       ·后发酵茶特色化学成分的生物学活性第20页
     ·后发酵茶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以普洱茶为例)第20-22页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创新点与意义第22-24页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第22页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22-23页
     ·本研究的意义第23-2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4-28页
   ·实验方法第24页
     ·浙江省原料的晒青毛茶制作第24页
     ·渥堆陈化过程第24页
   ·样品处理第24-25页
   ·理化分析内容及各成分的测定方法第25-27页
     ·水浸出物含量的测定第25页
     ·游离氨基酸测定第25页
     ·茶多酚测定第25页
     ·咖啡碱测定第25-26页
     ·茶色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的测定第26页
     ·可溶性糖的测定第26-27页
     ·水分的测定第27页
   ·感官审评第27页
   ·数据处理第27-2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8-54页
   ·后发酵过程中茶堆观察记录第28-30页
   ·后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第30-49页
     ·后发酵过程中茶多酚含量的变化第30-32页
     ·后发酵过程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第32-34页
     ·后发酵过程中咖啡碱含量的变化第34-36页
     ·后发酵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第36-38页
     ·后发酵过程中色素含量的变化第38-47页
       ·后发酵过程中茶黄素含量的变化第38-41页
       ·后发酵过程中茶红素含量的变化第41-43页
       ·后发酵过程中茶褐素含量的变化第43-45页
       ·茶汤色差测试结果第45页
       ·对后发酵过程中茶红素、茶褐素含量变化的进一步分析第45-47页
     ·后发酵过程中水浸出物含量的变化第47-49页
   ·后发酵过程中各翻堆样感官审评及其结果与内含物成分变化的关系第49-54页
     ·后发酵过程中各翻堆样感官审评第49页
     ·后发酵过程中各翻堆样感官审评结果与内含物成分变化的关系第49-54页
4 总结与展望第54-59页
   ·浙江省生产后发酵茶渥堆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第54页
   ·人工接种与自然发酵两茶堆化学成分变化比较第54-56页
   ·产品风味特征及工艺总结第56-58页
   ·浙江省生产后发酵茶工艺试验所得茶样推广可行性分析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作者简历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t抗虫三系杂交稻保持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下一篇:陆地棉种子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