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系统的虚拟植物生长算法研究及软件实现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理论和方法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软件与实现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本文结构组织 | 第16-17页 |
第二章 L系统理论概述 | 第17-28页 |
·L系统的基本理论 | 第17-20页 |
·L系统的概念 | 第17页 |
·字符序列的几何解释 | 第17-20页 |
·L系统的几种分类 | 第20-27页 |
·确定性 L系统 | 第20-21页 |
·随机 L系统 | 第21-22页 |
·上下文相关L系统 | 第22-25页 |
·参数 L系统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ParaLSys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28-55页 |
·系统的描述语言规则 | 第28-29页 |
·字母表 | 第28页 |
·生长规则 | 第28-29页 |
·生长状态演变 | 第29页 |
·主要功能模块 | 第29-41页 |
·文本编辑模块 | 第30-32页 |
·器官模型处理模块 | 第32-34页 |
·字母含义设置模块 | 第34-36页 |
·状态演化模块 | 第36-38页 |
·图形显示模块 | 第38-41页 |
·系统数据结构 | 第41-48页 |
·字符型L系统数据结构 | 第41-46页 |
·可视化L系统数据结构 | 第46-48页 |
·算法实现 | 第48-52页 |
·生长状态树的创建与销毁 | 第48页 |
·生长方式树的创建 | 第48页 |
·左右上下文的获取 | 第48-50页 |
·生长状态树的生长过程 | 第50-51页 |
·L系统字符序列的获取 | 第51-52页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LParser系统模型描述文法的翻译 | 第55-67页 |
·LParser介绍及与ParaLSys的比较 | 第55-56页 |
·与LParser系统模型的转化 | 第56-61页 |
·移动指令 | 第56-57页 |
·角度旋转指令 | 第57-58页 |
·特殊角度旋转指令 | 第58-59页 |
·几何参数变化指令 | 第59-60页 |
·植物器官形态 | 第60-61页 |
·模型转换示例 | 第61-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8页 |
·全文总结 | 第67页 |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简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