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1页 |
| 第1章 关于“代为保管他人财物”中的“代为保管” | 第11-23页 |
| ·对于“代为保管”行为方式的确认 | 第11-15页 |
| ·“代为保管”行为方式之学界观点述评 | 第11-13页 |
| ·产生代为保管他人财物状态的法律行为和事实 | 第13-15页 |
| ·持有财物合法性的认定 | 第15-19页 |
| ·目前学界观点评析 | 第15-16页 |
| ·关于持有财物合法性的认定 | 第16-19页 |
| ·行为人对物的持有关系、占有的认定 | 第19-21页 |
| ·认定的意义 | 第19页 |
| ·认定的原则 | 第19-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 第2章 对“拒不退还、拒不交出”与“非法占为己有”的理解 | 第23-31页 |
| ·拒不退还、拒不交出的界定 | 第23-27页 |
| ·拒不退还、拒不交出成立的前提条件—权利人的请求 | 第23-24页 |
| ·拒不退还、拒不交出行为的主体及其意思表示 | 第24页 |
| ·拒不退还、拒不交出成立的时间标准 | 第24-27页 |
| ·对非法占为己有的理解 | 第27页 |
| ·拒不退还、拒不交出与非法占为己有的关系 | 第27-28页 |
| ·拒不退还、拒不交出与非法占为己有的关系之基本观点 | 第27-28页 |
| ·拒不退还、拒不交出与非法占为己有的意义具有同一性 | 第28页 |
| ·拒不退还、拒不交出的意思表示对象问题 | 第28-29页 |
| ·问题的实质 | 第28-29页 |
| ·不同情形下拒不退还、拒不交出的意思表示对象的判断 | 第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第3章 关于侵占罪的对象 | 第31-37页 |
| ·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的理解与界定 | 第31-33页 |
| ·刑法应界定公共财产为他人财物 | 第31-33页 |
| ·“无形”财物也可以成为本罪的犯罪对象 | 第33页 |
| ·关于“遗忘物、埋藏物”的理解与界定 | 第33-36页 |
| ·遗忘物的理解与界定 | 第33-35页 |
| ·埋藏物的理解与界定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关于侵占罪的数额问题 | 第37-39页 |
| ·定罪起点 | 第37页 |
| ·与其它相关罪定罪起点的比照 | 第37-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