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符号的情绪启动效应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前言 | 第8-9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 ·情绪启动效应的含义 | 第9-10页 |
| ·情绪启动的自动性特征 | 第10页 |
| ·影响情绪启动效应的因素 | 第10-12页 |
| ·启动情绪的方法及其效果评价 | 第12-14页 |
| ·情绪启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14-17页 |
| ·国外研究 | 第14-16页 |
| ·国内研究 | 第16-17页 |
| ·与情绪有关的外周生理反应 | 第17-21页 |
| ·不同性质情绪下的外周生理变化情况 | 第17-20页 |
| ·不同强度情绪下的外周生理变化情况 | 第20-21页 |
|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 第21-23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21-22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22-23页 |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3-26页 |
|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 ·研究假设 | 第23-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 4. 主观问卷及投射结果 | 第26-35页 |
| ·网络符号及图片呈现后被试自评及投射分 | 第26-27页 |
| ·网络符号与情绪图片启动效应分析 | 第27-34页 |
| ·被试所得正性情绪分(PA)情况 | 第27-30页 |
| ·被试所得负性情绪分(NA)情况 | 第30-32页 |
| ·被试在投射问卷上得分情况 | 第32-34页 |
| ·讨论 | 第34-35页 |
| 5. 生理测量结果 | 第35-41页 |
| ·网络符号及图片呈现后被试心率及指端脉容变化情况 | 第35页 |
| ·网络符号与情绪图片启动效应分析 | 第35-40页 |
| ·被试心率(HR)变化情况 | 第35-37页 |
| ·指端脉搏容积(FPV)变化情况 | 第37-40页 |
| ·皮肤电变化情况 | 第40页 |
| ·讨论 | 第40-41页 |
| 6. 总讨论 | 第41-44页 |
| ·网络符号的情绪启动效应 | 第41-42页 |
| ·不同刺激材料情绪启动效应的差异分析 | 第42页 |
| ·关于阑下情绪启动效应指标的选择 | 第42-44页 |
| 7.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 附录 | 第49-53页 |
| 附录1 实验材料 | 第49-52页 |
|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53页 |
| 后记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