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我国地区差距的演变 | 第11-17页 |
一、测量地区差距的主要方法 | 第11-14页 |
(一) 标准差 | 第11页 |
(二) 相对平均离差和变异系数 | 第11-12页 |
(三) 加权平均离差和加权变异系数 | 第12页 |
(四) 基尼系数 | 第12-13页 |
(五) Theil 系数 | 第13-14页 |
二、我国地区差距的计算及分析 | 第14-17页 |
(一) 1976 年以前的扩大阶段 | 第14-15页 |
(二) 1976-1991 年的下降阶段 | 第15页 |
(三) 1991-2004 年的扩大阶段 | 第15-16页 |
(四) 2004 年以来的下降阶段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我国资本要素地区格局的演变 | 第17-24页 |
一、我国资本存量地区分布格局的演变 | 第17-19页 |
二、各种来源资金地区分布格局的变动 | 第19-24页 |
(一) 国家预算内资金地区分布格局的变动 | 第19-20页 |
(二) 国内银行资金的地区分布格局 | 第20页 |
(三) 外资的地区分布格局 | 第20-22页 |
(四) 地方政府和企业自筹资金的地区分布格局 | 第22页 |
(五) 股票和债券市场筹集资金的地区分布格局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资本因素与地区差距关系的实证检验 | 第24-29页 |
一、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检验 | 第24-25页 |
二、资本存量地区差距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距关系的检验 | 第25-27页 |
三、各种来源资金对资本存量影响的检验 | 第27-2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29-32页 |
一、基本结论 | 第29页 |
二、政策建议 | 第29-32页 |
(一) 提高落后地区投资规模 | 第29-30页 |
(二) 促进落后地区资本形成机制的建立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后记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