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6-10页 |
一、先行研究 | 第6-8页 |
二、潜力与方向 | 第8-10页 |
第一章 创办和运作:《教育世界》的编译群体 | 第10-16页 |
(一) 罗振玉 | 第10页 |
(二) 王国维 | 第10-11页 |
(三) 樊炳清 | 第11-12页 |
(四) 陈毅 | 第12-13页 |
(五) 沈纮 | 第13页 |
(六) 高凤谦 | 第13页 |
(七) 胡钧 | 第13-14页 |
(八) 汪有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欧美之风:《教育世界》之欧美教育文化一览 | 第16-35页 |
第一节 对美国教育的关注 | 第18-25页 |
第二节 德国实业教育的引入 | 第25-31页 |
第三节 教育新制度的引进 | 第31-35页 |
第三章 期待精英:《教育世界》之人物传记及编译者的关怀 | 第35-58页 |
第一节 传记中的异国"教育家"形象 | 第35-53页 |
第二节 编译者的精神期待 | 第53-58页 |
第四章 确立典范:《教育世界》对外国女子教育制度的译介——兼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中女子教育之联系 | 第58-78页 |
第一节 关注东瀛女学——《教育世界》之日本女子教育章程 | 第58-66页 |
第二节 女子教育地位在中国的确立——以1907年颁布的女学章程为中心 | 第66-70页 |
第三节 中日女子师范学校章程的比较 | 第70-78页 |
结语 | 第78-90页 |
附录一:《教育世界》编译者译作知见录 | 第90-94页 |
附录二: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后记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