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同的相对性及其例外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合同相对性原则 | 第10-18页 |
第一节 合同相对性的存在 | 第10-13页 |
一、债与合同的关系及相对性产生 | 第10-11页 |
二、合同缔约过程中的相对性 | 第11-12页 |
三、名称的确定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合同相对性的法理基础和立法例 | 第13-18页 |
一、合同相对性的法理基础 | 第13-15页 |
二、两大法系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确认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合同相对性的例外 | 第18-37页 |
第一节 合同相对性到合同相对性例外 | 第18-22页 |
一、合同相对性到相对性例外的历史演进 | 第18-19页 |
二、主要学说依据 | 第19-22页 |
第二节 合同相对性例外的定义 | 第22-27页 |
一、相对性例外中请求权的基础 | 第23-24页 |
二、对作为基础的合同的效力再分析 | 第24-25页 |
三、定义合同相对性例外 | 第25页 |
四、合同的效力范围 | 第25-26页 |
五、合同相对性与相对性例外之关系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有关合同相对性例外的主要法律制度分析 | 第27-37页 |
一、对第三人侵害债权的分析 | 第27-30页 |
二、对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分析 | 第30-32页 |
三、对具有保护第三人作用的合同的分析 | 第32-34页 |
四、对第三人代为履行的分析 | 第34页 |
五、对买卖不破租赁的分析 | 第34-35页 |
六、对代位权和撤销权的分析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对我国现行法的分析和立法建议 | 第37-44页 |
第一节 对合同法领域相关法条的评述 | 第37-42页 |
一、对《合同法》73条的评价 | 第37-39页 |
二、对《合同法》229条的评价 | 第39-40页 |
三、有关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立法建议 | 第40-41页 |
四、有关合同对第三人保护问题的立法建议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我国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法律规定 | 第42-44页 |
一、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比较 | 第42-43页 |
二、我国有关第三人侵害债权法律规定的完善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