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3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第2章 科教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分析 | 第13-22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教育 | 第13页 |
·科技 | 第13页 |
·经济发展 | 第13-14页 |
·科教经济协调发展 | 第14页 |
·内生增长理论及其揭示的科教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 第14-17页 |
·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14-16页 |
·内生增长理论揭示的科教与经济一体化互动发展的机制 | 第16-17页 |
·科教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进一步分析 | 第17-21页 |
·教育与经济协调关系 | 第17-19页 |
·科技与经济协调关系 | 第19-20页 |
·教育与科技协调关系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科教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检验—以日、美两国为例 | 第22-28页 |
·日本 | 第23-25页 |
·美国 | 第25-26页 |
·经验启示 | 第26-28页 |
第4章 关中地区科教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 | 第28-36页 |
·关中科教经济发展现状 | 第28-29页 |
·模型实证 | 第29-33页 |
·模型构建 | 第29-30页 |
·变量选取和度量 | 第30-33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统计结果 | 第33-34页 |
·回归分析 | 第34页 |
·小结 | 第34-36页 |
第5章 关中地区科教与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6-41页 |
·历史因素对陕西科教的影响 | 第36-38页 |
·历史因素对陕西教育的影响 | 第36-37页 |
·历史因素对陕西科技的影响 | 第37-38页 |
·教育行业对非教育行业的拉动作用弱,人才、项目、专利流失严重 | 第38页 |
·科研活动与经济建设的关联度低 | 第38-39页 |
·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 | 第39页 |
·财政科技投入政策的主导作用严重缺位 | 第39-41页 |
·财政资金投入规模与水平 | 第39-40页 |
·财政资金投入方向与结构 | 第40页 |
·财政资金投入方式 | 第40-41页 |
第6章 构建关中产学研一体化互动机制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 第41-48页 |
·构建关中产学研一体化互动机制的思路 | 第41-43页 |
·构建关中产学研一体化互动机制的若干建议 | 第43-48页 |
·对产学研主体进行重新定位 | 第43-44页 |
·加快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 第44-45页 |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财政投入方式的规范化管理 | 第45-48页 |
第7章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8-50页 |
·研究结论 | 第48-49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