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6页 |
·研究缘起 | 第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论文框架 | 第13-16页 |
第2章 知觉连续性的提出 | 第16-26页 |
·空间知觉 | 第16-18页 |
·建筑空间认知的发展 | 第16-17页 |
·知觉 | 第17-18页 |
·知觉连续性的提出 | 第18-22页 |
·物理时空与心理时空——从芝诺悖论谈起 | 第19-20页 |
·连续性辩证 | 第20-22页 |
·知觉连续性与空间的表意性 | 第22-23页 |
·连续性与整体性 | 第22-23页 |
·连续性与表意性 | 第23页 |
·当代大学校园的空间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当代大学校园空间的特点 | 第24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第3章 基于知觉连续性的校园外部空间塑造 | 第26-35页 |
·外部空间基本元素的划分及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26-30页 |
·外部空间基本元素的划分 | 第26-28页 |
·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28-30页 |
·基于知觉连续性的外部空间塑造 | 第30-35页 |
·知觉的时间特性 | 第31-33页 |
·一个结论:知觉连续性的实现方法 | 第33-35页 |
第4章 尺度连续性 | 第35-52页 |
·尺度与连续性 | 第35-39页 |
·空间尺度与心理感受 | 第35-36页 |
·单个透视面上的"空间可感知度"研究 | 第36-39页 |
·一个运动序列上的"空间可感知度"研究——三所大学的对比分析 | 第39-52页 |
·三所大学的概况 | 第40-42页 |
·比较研究的可行性探讨 | 第42-49页 |
·对统计数据的解读 | 第49-52页 |
第5章 多义连续性 | 第52-65页 |
·多义连续性 | 第52-53页 |
·外部世界的复杂性 | 第52-53页 |
·主体行为的不确定性 | 第53页 |
·外部空间基本元素的序列组合 | 第53-54页 |
·三所大学的案例研究 | 第54-65页 |
·采用方法的可行性 | 第54-55页 |
·对三所大学的图式转译 | 第55-59页 |
·对图式的分析 | 第59-65页 |
第6章 加强知觉连续性的外部空间设计手法 | 第65-82页 |
·通过空间设计影响心理时间 | 第65页 |
·序列关系上的操作手法 | 第65-71页 |
·在路径中增加变化 | 第66-69页 |
·欲扬先抑的"框景"和"超级链接" | 第69-71页 |
·层级及网络关系上的操作手法 | 第71-80页 |
·路径的网络化交错 | 第71-74页 |
·增加透视面上的空间层次 | 第74-77页 |
·使用具有多重意义的界面和空间形式 | 第77-80页 |
·小结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图表目录 | 第86-88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