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沙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樟子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 第10-11页 |
| ·樟子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 第11-15页 |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20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 第三章 不同立地条件下樟子松人工林生长规律 | 第20-36页 |
| ·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生长规律 | 第20-24页 |
| ·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生长过程 | 第20-21页 |
| ·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生长过程模拟 | 第21-22页 |
| ·樟子松人工林树高连年生长量分析 | 第22-23页 |
| ·樟子松人工林树高连年生长量模型 | 第23-24页 |
| ·樟子松人工林胸径生长规律 | 第24-27页 |
| ·樟子松人工林胸径生长过程 | 第24-25页 |
| ·樟子松人工林胸径生长过程模拟 | 第25-26页 |
| ·樟子松人工林胸径连年生长量分析 | 第26-27页 |
| ·樟子松人工林胸径连年生长量模型 | 第27页 |
| ·樟子松人工林冠幅生长规律 | 第27-31页 |
| ·樟子松人工林冠幅生长过程 | 第27-28页 |
| ·樟子松人工林冠幅生长过程模拟 | 第28-29页 |
| ·樟子松人工林冠幅连年生长量分析 | 第29-30页 |
| ·樟子松人工林冠幅连年生长量模型 | 第30-31页 |
| ·樟子松人工林材积生长规律 | 第31-34页 |
| ·樟子松人工林材积生长过程 | 第31-32页 |
| ·樟子松人工林材积生长过程模拟 | 第32-33页 |
| ·樟子松人工林材积连年生长量分析 | 第33-34页 |
| ·樟子松人工林材积连年生长量模型 | 第34页 |
| ·小结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樟子松人工林材积表的编制 | 第36-40页 |
| ·樟子松人工林二元材积表的编制 | 第36-38页 |
| ·二元材积模型的选择 | 第36页 |
| ·二元材积模型的拟合 | 第36-37页 |
| ·二元材积模型的检验 | 第37页 |
| ·二元材积表的编制 | 第37-38页 |
| ·樟子松人工林一元材积表的编制 | 第38-39页 |
| ·一元材积模型的选择 | 第38页 |
| ·一元材积模型的拟合 | 第38页 |
| ·一元材积模型的检验 | 第38页 |
| ·一元材积表的编制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五章 樟子松人工林测树因子间关系模拟 | 第40-44页 |
| ·树高与胸径关系模拟 | 第40-41页 |
| ·树高与胸径关系模拟 | 第40页 |
| ·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适用性检验 | 第40-41页 |
| ·胸径与冠幅关系模拟 | 第41页 |
| ·胸径与冠幅关系模拟 | 第41页 |
| ·胸径与冠幅关系模型适用性检验 | 第41页 |
| ·树高与冠幅关系模拟 | 第41-42页 |
| ·树高与冠幅关系模拟 | 第41-42页 |
| ·树高与冠幅关系模型适用性检验 | 第42页 |
| ·小结 | 第42-44页 |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44-45页 |
| ·主要结论 | 第44页 |
| ·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