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岭人工油松林自然发育过程及其特征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0-18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油松多样性指数测度 | 第11-13页 |
| ·油松群落结构和动态 | 第13页 |
| ·油松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 第13-16页 |
| ·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6页 |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18-24页 |
| ·区域自然概况 | 第18页 |
| ·样地特征 | 第18-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 第三章 人工和天然油松林物种多样性比较 | 第24-32页 |
| ·人工油松林和天然油松林的 α 多样性比较 | 第24-27页 |
| ·群落总体的 α 多样性特征 | 第27页 |
| ·人工林和天然林群落相似性比较 | 第27-30页 |
| ·小结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人工与天然油松林养分库和碳库特征 | 第32-42页 |
| ·油松林叶片养分库存与碳库的变化 | 第32-33页 |
| ·油松林地土壤养分库与碳库的变化 | 第33-39页 |
| ·油松林叶片养分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 | 第39-40页 |
| ·小结 | 第40-42页 |
| 第五章 不同立地油松种群径级结构及其时间序列分析 | 第42-49页 |
| ·径级结构分析 | 第42页 |
| ·密度分析 | 第42-44页 |
| ·油松种群静态生命表及存活曲线分析 | 第44-46页 |
| ·油松种群数量动态的时间序列预测分析 | 第46-47页 |
| ·小结 | 第47-49页 |
| 第六章 讨论与主要结论 | 第49-54页 |
| ·讨论 | 第49-52页 |
| ·主要结论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