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丁草胺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水稻的生物修复作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1页
 1 酰胺类除草剂简介第10-12页
   ·酰胺类除草剂的应用概况第10页
   ·酰胺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第10-11页
   ·酰胺类除草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11页
     ·隐性药害第11页
     ·抗性问题第11页
   ·酰胺类除草剂的微生物降解第11-12页
   ·酰胺类除草剂的发展前景第12页
     ·国内外市场需求趋势第12页
     ·研究创新方向第12页
 2 除草剂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第12-14页
   ·微生物降解除草剂的停滞期第12-13页
   ·微生物降解除草剂的主要反应第13页
   ·微生物降解除草剂的机理第13-14页
 3 丁草胺简介第14-20页
   ·丁草胺结构及理化性质第14页
   ·丁草胺国内应用概况第14页
   ·丁草胺的危害第14-16页
     ·丁草胺对作物的药害以及药害的防治第14-16页
     ·丁草胺对环境的影响第16页
   ·丁草胺在环境中的降解第16-18页
     ·土壤中的降解第16-17页
     ·水体中的降解第17-18页
   ·丁草胺危害的治理第18-20页
     ·微生物降解第18-19页
     ·丁草胺安全剂第19-20页
 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土壤中丁草胺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第21-32页
 1 试验材料第21-22页
   ·样品采集第21页
   ·试剂与药品第21页
   ·培养基第21-22页
   ·主要仪器第22页
 2 试验方法第22-25页
   ·液相色谱检测条件第22-23页
   ·丁草胺标曲的制作第23页
   ·丁草胺降解菌的富集第23页
   ·富集液降解效果的测定第23页
   ·降解单菌的分离、纯化第23-24页
   ·单菌降解率的测定第24页
   ·降解率的计算公式第24页
   ·丁草胺降解菌株P10的鉴定第24-25页
     ·P10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第24页
     ·P10的16S rDNA序列测定第24-25页
     ·P10的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第25页
 3 结果第25-30页
   ·丁草胺基础盐标曲第25页
   ·丁草胺降解菌的筛选第25-28页
     ·混合富集液的降解效果第25-27页
     ·降解菌的纯化第27页
     ·单菌降解率的测定第27-28页
   ·菌株鉴定第28-30页
     ·P10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第28页
     ·P10的16S rDNA序列测定第28-29页
     ·P10的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第29-30页
 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丁草胺降解菌P10降解特性的研究第32-40页
 1 试验材料第32页
   ·试剂与药品第32页
   ·培养基第32页
   ·主要仪器第32页
 2 试验方法第32-34页
   ·丁草胺的初始浓度对P10降解效果的影响第33页
   ·接种量对P10降解效果的影响第33页
   ·培养基的pH值对P10降解效果的影响第33页
   ·培养温度对P10降解效果的影响第33-34页
   ·最优环境条件下P10对丁草胺的降解动力学第3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4-39页
   ·丁草胺的初始浓度对P10降解效果的影响第34-35页
   ·接种量对P10降解效果的影响第35-36页
   ·培养基的pH值对P10降解效果的影响第36-37页
   ·培养温度对P10降解效果的影响第37页
   ·最优环境条件下P10对丁草胺的降解动力学第37-39页
 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P10降解菌对丁草胺药害水稻植株的修复作用第40-43页
 1 试验材料第40页
   ·水稻品种第40页
   ·培养基第40页
 2 试验方法第40-41页
   ·P10的活化第40页
   ·半固体基础盐培养基的配制第40-41页
   ·播种第41页
 3 试验结果第41-42页
 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8页
致谢第48-49页
作者简介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种子特异性表达6b基因对糖类及油脂代谢的影响
下一篇:O型FMDV多抗原表位基因克隆、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