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序 | 第8-11页 |
| 1 引言 | 第11-16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4页 |
| ·MIMO技术的历史及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MIMO信号检测算法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论文的内容及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 2 MIMO系统模型 | 第16-25页 |
| ·MIMO系统模型 | 第16-18页 |
| ·MIMO系统中常用的调制方式 | 第18-21页 |
| ·正交相移键控(QPSK) | 第18-19页 |
| ·正交振幅调制(QAM) | 第19-21页 |
| ·PSK和QAM信号的抗噪性能比较分析 | 第21-22页 |
| ·仿真结果 | 第22-25页 |
| 3 空时编码及空时信号处理 | 第25-34页 |
| ·空时格型码(STTC) | 第25-26页 |
| ·空时分组码(STBC) | 第26-27页 |
| ·分层空时码(LSTC) | 第27-32页 |
| ·分层空时码的发送和接收模型 | 第27-28页 |
| ·分层空时码的编码原理 | 第28-31页 |
| ·V-BLAST系统 | 第31-32页 |
| ·空间分集和空间复用技术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4 传统的MIMO检测算法 | 第34-45页 |
| ·最大似然检测算法 | 第34-35页 |
| ·线性迫零检测算法 | 第35-37页 |
| ·最小均方误差检测算法 | 第37-38页 |
| ·QR分解检测算法 | 第38-40页 |
| ·串行干扰抵消算法 | 第40-43页 |
| ·传统MIMO检测算法性能比较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5 球形检测算法 | 第45-60页 |
| ·无限格上的球形检测算法 | 第46-49页 |
| ·有限格上的球形检测算法 | 第49-52页 |
| ·球形检测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分析 | 第52-55页 |
| ·仿真结果 | 第55-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6 球形检测算法初始半径的选取方法 | 第60-69页 |
| ·引言 | 第60-61页 |
| ·球形检测算法 | 第61-62页 |
| ·基于MMSE解的初始球半径选取方法 | 第62-63页 |
| ·基于ZF解的初始球半径选取方法 | 第63-64页 |
| ·基于QR分解解的初始半径选取算法 | 第64-65页 |
| ·仿真结果 | 第65-68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7 IEEE 802.11n及球形检测算法在其中的应用研究 | 第69-84页 |
| ·802.11n协议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 第69-70页 |
| ·802.11n的应用前景 | 第70-71页 |
| ·802.11n协议物理层核心技术 | 第71-80页 |
| ·OFDM系统 | 第71-74页 |
| ·MIMO-OFDM系统 | 第74-77页 |
| ·将球形检测算法应用于802.11n仿真结果 | 第77-80页 |
| ·802.11n的其它关键技术 | 第80-83页 |
| ·MAC层优化技术 | 第80-81页 |
| ·智能天线技术 | 第81-82页 |
| ·无线电技术 | 第82-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8 结论与展望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 作者简历 | 第87-89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