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发泡的泡孔生长及连通理论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引言 | 第16页 |
·微孔聚合物的研究与发展 | 第16-17页 |
·开孔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7-18页 |
·相分离法 | 第17页 |
·拉伸法 | 第17页 |
·核径迹法 | 第17-18页 |
·热分解法 | 第18页 |
·基于发泡的方法 | 第18-21页 |
·不相容聚合物共混 | 第19页 |
·熔融挤出发泡 | 第19页 |
·开孔剂法 | 第19-20页 |
·气体浓度阈值法 | 第20页 |
·超声波法 | 第20-21页 |
·开孔微孔材料的形成机理 | 第21-22页 |
·泡孔合并模型 | 第21页 |
·开孔判据 | 第21-22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实验原料、设备、表征方法及试验方法 | 第24-34页 |
·试验原料 | 第24页 |
·实验设备 | 第24-25页 |
·试验流程及操作方法 | 第25页 |
·样片的制备 | 第25页 |
·操作步骤 | 第25页 |
·性能测试及表征 | 第25-26页 |
·表观密度及开孔度测试 | 第25-26页 |
·泡孔结构观测 | 第26页 |
·试验参数的确定 | 第26-29页 |
·发泡温度的确定 | 第26-28页 |
·饱和压力的确定 | 第28页 |
·发泡时间的确定 | 第28-29页 |
·饱和时间的确定 | 第29页 |
·CO2在PLA及其共混物中的溶解行为 | 第29-33页 |
·测量方法 | 第29-30页 |
·CO2在PLA中溶解度的测量 | 第30页 |
·CO2在PLA中吸附过程 | 第30页 |
·在聚合物中的溶解度 | 第30-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PLA开孔材料制备试验研究 | 第34-54页 |
·试验方案 | 第34-35页 |
·DOE实验设计方法介绍 | 第34-35页 |
·发泡工艺研究 | 第35-37页 |
·开孔度及表观密度的影响参数分析 | 第35-36页 |
·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36-37页 |
·工艺参数对泡孔结构的影响 | 第37-52页 |
·发泡温度的影响 | 第37-42页 |
·发泡温度对泡孔直径及泡孔密度的影响 | 第38-41页 |
·发泡温度对表观密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温度对开孔度的影响 | 第42页 |
·饱和压力的影响 | 第42-47页 |
·微孔PLA的断面形貌 | 第42-43页 |
·饱和压力对泡孔密度及泡孔直径的影响 | 第43-45页 |
·饱和压力对表观密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饱和压力对开孔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发泡时间的影响 | 第47-52页 |
·不同发泡时间下的纯PLA微观结构SEM照片 | 第47-48页 |
·发泡时间对泡孔密度及泡孔直径的影响 | 第48-51页 |
·发泡时间对表观密度的影响 | 第51页 |
·发泡时间对开孔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发泡时间和发泡温度的综合影响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PHB/PLA共混物的发泡试验研究 | 第54-66页 |
·本研究的目的 | 第54页 |
·试验材料 | 第54页 |
·发泡样条的制备 | 第54-55页 |
·共混物的相容性 | 第55-56页 |
·试验方案 | 第56页 |
·试验结果讨论 | 第56-63页 |
·发泡工艺研究 | 第56-58页 |
·开孔度及表观密度的影响参数分析 | 第57页 |
·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57-58页 |
·1#共混物与纯PLA的DOE试验对比 | 第58-59页 |
·配方的影响 | 第59-61页 |
·开孔机理研究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6页 |
第五章 结论及有待研究的问题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有待研究的问题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6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76-77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