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健脾益肾法治疗SLE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回顾性分析

前言第1-10页
中文摘要第10-11页
英文摘要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1.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第13-17页
   ·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病名的认识第13页
   ·病因病机第13-14页
   ·骨质疏松症病机演化第14页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第14-16页
   ·实验研究第16页
   ·其他相关研究第16-17页
 2. 骨质疏松症的西医研究进展第17-23页
   ·沿革及流行病学第17页
   ·发病机制第17-19页
   ·骨质疏松症的西医治疗进展第19-23页
 3. 糖皮质激素与骨质疏松症第23-25页
   ·GC对骨细胞的作用第23页
   ·GC对钙离子代谢的作用第23-24页
   ·GC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第24-25页
第二章 临床资料第25-29页
 1. 一般资料第25页
 2. 病例选择第25-26页
 3. 既往治疗方法及分组情况第26页
 4. 药物的提供第26页
 5. 观察指标第26-27页
 6. 疗效与安全性评定标准第27-28页
   ·骨质疏松症病情改善评分第27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证候临床疗效评分第27-28页
   ·安全性评价第28页
 7. 统计分析方法第28-29页
   ·统计软件第28页
   ·计量资料第28页
   ·安全性分析第28-29页
第三章 数据分析结果第29-36页
 1. 一般资料分析第29页
 2.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及证候疗效比较第29-30页
   ·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症状评分第29-30页
   ·改善骨质疏松病情第30页
 3. 客观疗效指标比较第30-34页
   ·骨代谢生化指标第31-32页
   ·骨密度第32-33页
   ·SLE相关指标第33-34页
 4. 安全性分析第34页
 5. 疗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第34页
   ·疗效性评价第34页
   ·安全性评价第34页
 6. 结论第34-36页
第四章 讨论第36-40页
 1. 中医治疗方案的理论依据第36页
 2. 健脾益肾汤剂的组成及作用机理第36-38页
   ·药物组成第36页
   ·功能主治第36页
   ·配伍分析第36-38页
 3. 本研究不足之处第38页
 4. 进一步研究思路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45-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及其机理初探
下一篇:滋肾柔肝法对肾虚肝郁型早期先兆流产血清CA125影响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