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植物油脂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 | 第14-15页 |
·脂肪酸链的初始合成 | 第15页 |
·脂肪酸合成的终止、释放及脱饱和 | 第15页 |
·TAG合成 | 第15页 |
·油脂合成相关酶的鉴定及基因分离 | 第15-18页 |
·乙酰CoA羧化酶 | 第15-16页 |
·脂肪酸合成酶(FAS) | 第16-17页 |
·植物脂酰-脂脱饱和酶 | 第17-18页 |
·甘油三酯(TAG)组装酶 | 第18页 |
·植物油脂的调控方法 | 第18-19页 |
·基因转化 | 第19页 |
·特异启动子的应用 | 第19页 |
·PEPC的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特性 | 第19-20页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结构 | 第20-21页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竣化酶的功能 | 第21页 |
·pepc基因工程 | 第21-22页 |
·植物全长cDNA文库 | 第22-23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棉花种子油脂形成期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与初步分析 | 第25-36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5-26页 |
·植物材料 | 第25页 |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26-27页 |
·cDNA的合成 | 第27-32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32页 |
·反转录结果 | 第32-33页 |
·cDNA按分子大小分级分部 | 第33页 |
·库容和重组率的鉴定 | 第33-34页 |
·插入片断长度的检测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6页 |
·RNA的提取 | 第35页 |
·文库质量 | 第35-36页 |
第三章 表达序列标签(EST)分析 | 第36-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页 |
·材料 | 第36页 |
·方法 | 第36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6-37页 |
·结果 | 第37-44页 |
·有效EST序列的获得 | 第37-38页 |
·EST序列同源性比较及基因表达功能分类 | 第38-42页 |
·高丰度表达的基因 | 第42-44页 |
·讨论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海岛棉pepc基因的克隆 | 第45-60页 |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45-46页 |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试剂 | 第45-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50页 |
·3'RACE | 第46-47页 |
·5'端染色体步移 | 第47-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8页 |
·pepc基因片段的扩增 | 第50-52页 |
·Gb.pepc3序列分析 | 第52-53页 |
·多重比对和进化树分析 | 第53-55页 |
·功能域分析 | 第55页 |
·信号肽预测 | 第55-56页 |
·疏水性分析 | 第56页 |
·跨膜预测 | 第56页 |
·二级结构预测 | 第56-57页 |
·Gb.pepc3表达模式分析 | 第57-58页 |
·讨论 | 第58-60页 |
·Gb.pepc3同源性分析 | 第58页 |
·Gb.pepc3的功能推测 | 第58页 |
·Gb.pepc3基因的可逆磷酸化作用 | 第58-59页 |
·Gb.pepc3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0-61页 |
·成功地构建了油脂形成期海岛棉种子全长cDNA文库 | 第60页 |
·获得1831条有效EST序列 | 第60页 |
·克隆了Gb.pepc3基因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历 | 第67-68页 |
附录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