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绪论 | 第11-20页 |
| ·研究区范围 | 第11页 |
| ·自然地理及交通概况 | 第11页 |
| ·选题依据 | 第11-18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瑶山群、大象山群岩石组成、特点的研究 | 第18页 |
| ·变质作用与变形作用的时空组合规律 | 第18页 |
| ·瑶山群构造演化的地质意义 | 第18-19页 |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9-20页 |
| 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0-26页 |
| ·大地构造位置及演化 | 第20-21页 |
| ·地层特征 | 第21-24页 |
| ·断裂构造 | 第24-26页 |
|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Ailao Shan-Red River shear zone) | 第24-25页 |
| ·红河断裂带(Song Hong Fault Zone) | 第25页 |
| ·斋江断裂带(Song Chay Fault Zone) | 第25-26页 |
| 3 瑶山群及大象山群变质变形特征 | 第26-49页 |
| ·瑶山群变质变形特征 | 第26-43页 |
| ·瑶山群构造特征 | 第26-40页 |
| ·变质变形温压条件 | 第40-43页 |
| ·大象山群变质变形特征 | 第43-49页 |
| ·大象山群构造特征 | 第44-48页 |
| ·变质变形温压条件 | 第48-49页 |
| 4 瑶山群和大象山群的对比研究 | 第49-59页 |
| ·岩石矿物组合 | 第49页 |
| ·变质矿物生成顺序 | 第49-50页 |
| ·变质变形特征 | 第50-51页 |
| ·变质变形温压条件 | 第51-54页 |
| ·讨论 | 第54-59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 附件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