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发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 第17-29页 |
·循环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7-19页 |
·循环经济的概念和运行模式 | 第19-22页 |
·循环经济的概念 | 第19页 |
·循环经济的内涵 | 第19-21页 |
·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 | 第21-22页 |
·循环经济的原则和特征 | 第22-26页 |
·循环经济的原则 | 第22-25页 |
·循环经济的特征 | 第25-26页 |
·循环经济与相关理论 | 第26-28页 |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6-27页 |
·循环经济与工业生态理论 | 第27页 |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理论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循环经济在开发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29-40页 |
·我国开发区发展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 第29-36页 |
·开发区的含义 | 第29-30页 |
·开发区发展的规模 | 第30-31页 |
·开发区的历史发展进程 | 第31-32页 |
·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态势 | 第32-36页 |
·我国开发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效益分析 | 第36-37页 |
·我国开发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作用 | 第37-39页 |
·循环经济建设能够提高开发区的经济效益 | 第38页 |
·循环经济建设能够减轻开发区和区域的环境压力 | 第38-39页 |
·开发区的循环经济建设能够带动区域社会的协调发展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我国开发区循环经济建设的障碍分析 | 第40-56页 |
·开发区循环经济建设的思想障碍 | 第40-41页 |
·宏观的社会角度 | 第40-41页 |
·微观的社会角度 | 第41页 |
·开发区循环经济建设的体制障碍 | 第41-45页 |
·政府层面 | 第41-43页 |
·企业层面 | 第43-44页 |
·居民层面 | 第44-45页 |
·开发区循环经济建设的法制障碍 | 第45-50页 |
·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现状 | 第45-46页 |
·循环经济法制现状与法制需求间存在的差距 | 第46-48页 |
·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产权界定 | 第48-50页 |
·开发区循环经济建设的技术障碍 | 第50-54页 |
·清洁生产技术短缺 | 第51页 |
·产业链接技术薄弱 | 第51-53页 |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匮乏 | 第53-54页 |
·开发区循环经济建设的经济成本障碍 | 第54-55页 |
·生态环境问题的“市场失灵” | 第54页 |
·企业循环经济建设的成本制约问题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我国开发区循环经济建设的对策 | 第56-78页 |
·加强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教育 | 第56-58页 |
·循环经济理念的深入宣传 | 第56-57页 |
·循环经济理念的教育作用 | 第57-58页 |
·加强开发区创新机制的规划 | 第58-62页 |
·科学的战略设计目标 | 第58-60页 |
·政府规划引导职能的转变 | 第60-62页 |
·完善开发区循环经济法律法规支撑体系 | 第62-65页 |
·立法现状的改善 | 第62-64页 |
·加强政府执法力度 | 第64-65页 |
·开发区生态产业链的科学选择和运用技术 | 第65-72页 |
·绿色投资环境及招商项目的引进 | 第65-67页 |
·生态产业链的设计实施 | 第67-69页 |
·产业链接技术的构建 | 第69页 |
·系统集成技术的运用 | 第69-70页 |
·资源的再生利用技术 | 第70-71页 |
·生态工业信息平台的建立 | 第71-72页 |
·规范开发区循环经济建设的财政税收政策 | 第72-76页 |
·国外生态工业园区财政政策的借鉴经验 | 第72页 |
·开发区循环经济建设的财政政策选择 | 第72-75页 |
·开发区循环经济建设税收优惠政策 | 第75-76页 |
·开发区循环经济建设因素的内在联系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作者简介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