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泰颗粒剂治疗湿热痹阻型痛风的临床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一、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 第10-13页 |
(一) 痛风的相关名称 | 第10页 |
(二) 历代对痛风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0页 |
(三) 痛风的辩证论治 | 第10-13页 |
二、西医对痛风的认识 | 第13-18页 |
(一) 痛风的概念 | 第13页 |
(二) 痛风的诊断标准 | 第13-14页 |
(三) 痛风的发病机制及与相关因子的关系 | 第14-15页 |
(四) 痛风的治疗 | 第15-18页 |
三、存在问题 | 第18页 |
(一) 西医治疗痛风的不足 | 第18页 |
(二) 中医治疗痛风的不足 | 第18页 |
四、对策 | 第18-19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9-25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9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19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19页 |
(二) 诊断标准 | 第19页 |
(三) 纳入标准 | 第19页 |
(四) 排除标准 | 第1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一) 药物治疗方法 | 第19-20页 |
(二) 疗效评定标准 | 第20页 |
(三) 观察项目 | 第20-21页 |
四、研究结果 | 第21-25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5-27页 |
一、关于痛风的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 | 第25页 |
二、痛风泰颗粒剂治疗痛风的理论基础 | 第25页 |
三、痛风泰颗粒剂治疗痛风的作用机理及分析 | 第25-26页 |
四、痛风泰颗粒剂合戴芬治疗痛风的不良反应分析 | 第26-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一、结论 | 第27页 |
二、不足 | 第27页 |
三、进一步研究思路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2页 |
附录一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