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城市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图表目录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自然灾害防治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内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外防灾减灾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关于地质灾害评估体系的研究 | 第13-15页 |
·甘肃省城市地质灾害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甘肃省城市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 | 第15页 |
·甘肃省城市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甘肃省城市地质灾害防治的必要性 | 第16页 |
·5.12地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 第16-17页 |
·地震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 第16页 |
·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特征及成因 | 第16-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甘肃省城市环境概况 | 第20-34页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21-29页 |
·地形地貌 | 第21-23页 |
·地质构造体系与岩性 | 第23-25页 |
·气象与水文 | 第25-28页 |
·植被 | 第28-29页 |
·社会环境概况 | 第29-34页 |
·行政区划 | 第29-30页 |
·城市设置 | 第30-31页 |
·城市分类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城市泥石流、滑坡的成因、类型及危害 | 第34-50页 |
·成因分析 | 第34-40页 |
·致灾与灾害成因系统 | 第34-35页 |
·形成城市泥石流、滑坡的自然条件 | 第35-40页 |
·类型划分 | 第40-43页 |
·泥石流类型 | 第40-41页 |
·滑坡类型 | 第41-43页 |
·作用强度 | 第43-46页 |
·划分作用强度的原则 | 第43-44页 |
·划分作用强度的范围 | 第44页 |
·因子选择 | 第44-45页 |
·动态因素分析 | 第45页 |
·作用强度定量判别 | 第45-46页 |
·危险度 | 第46-50页 |
·因子选择 | 第46-47页 |
·危险度计算评价 | 第47-50页 |
第四章 城市泥石流、滑坡灾害防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第50-59页 |
·历史与现状 | 第50-56页 |
·防治历史 | 第50-53页 |
·防治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53-56页 |
·防治的必要性 | 第56-58页 |
·防治的可能性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城市泥石流、滑坡灾害防治规划 | 第59-70页 |
·指导思想和原则 | 第59页 |
·综合防治体系与控制对策 | 第59-62页 |
·综合防治体系 | 第59-60页 |
·控制对策 | 第60-62页 |
·治理模式 | 第62-70页 |
·治理模式的基础分析 | 第62-64页 |
·治理模式 | 第64-68页 |
·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的思考 | 第68-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0-73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防灾减灾的建议 | 第71-72页 |
·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教和发表论文情况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