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二氧化硫、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 第13页 |
·脱硫、脱硝和碳捕集的处理方法及现状 | 第13-19页 |
·脱硫处理方法与现状 | 第14-16页 |
·脱硝处理方法与现状 | 第16-18页 |
·碳捕集处理方法与现状 | 第18-19页 |
·脱硫、脱硝以及碳捕集联合处理方法与现状 | 第19-23页 |
·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 第19-20页 |
·同时脱硫脱硝和碳捕集的联合初探 | 第20-23页 |
第三章 实验方法及装置 | 第23-29页 |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 | 第23-24页 |
·改性分子筛的制备 | 第24-25页 |
·材料表征分析 | 第25页 |
·孔结构分析 | 第25页 |
·微晶结构分析 | 第25页 |
·表面形貌分析 | 第25页 |
·表面化学形态分析 | 第25页 |
·SO_2、NO、CO_2在分子筛上的吸附实验 | 第25-29页 |
·静态法容积法测定吸附等温线 | 第26-27页 |
·动态穿透曲线法测定SO_2、NO、CO_2的吸附实验 | 第27-29页 |
第四章 硫硝碳在分子筛上吸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 | 第29-45页 |
·分子筛的基础表征 | 第29-30页 |
·晶体结构表征 | 第29-30页 |
·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分布 | 第30页 |
·硫硝碳在分子筛上的平衡吸附特征 | 第30-40页 |
·硫硝碳在NaX,CaA分子筛上的吸附等温线 | 第30-32页 |
·硫硝碳在NaX,CaA分子筛上的选择性与吸附热力学分析 | 第32-35页 |
·热力学参数对吸附行为的解释 | 第35-37页 |
·等温线形态分析 | 第37-39页 |
·三种分子筛材料的吸附平衡比较 | 第39-40页 |
·硫硝碳的动力吸附特征 | 第40-43页 |
·吸附动力特征研究方法 | 第40-41页 |
·硫硝碳在分子筛上的吸附动力学比较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离子交换分子筛共吸附脱除硫硝碳实验与分析 | 第45-55页 |
·离子交换种类对改性分子筛共吸附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5-50页 |
·离子交换材料初选 | 第45-46页 |
·精选材料的表征分析 | 第46-48页 |
·最优材料的性能分析 | 第48-50页 |
·不同载体改性分子筛共吸附硫硝碳分析与对比 | 第50-51页 |
·制备方法对共吸附效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不同载体对共吸附的影响 | 第51页 |
·实验操作条件对共吸附硫硝碳的影响 | 第51-53页 |
·温度对共吸附的影响 | 第52-53页 |
·反应器尺寸对共吸附的影响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六章 共吸附硫硝碳体系特征分析与机理探讨 | 第55-69页 |
·共吸附体系硫硝碳三组分竞争协同效应 | 第55-58页 |
·纯组分穿透曲线 | 第55-56页 |
·二元组分穿透曲线 | 第56页 |
·三元组分穿透曲线 | 第56-57页 |
·四元组分穿透曲线 | 第57-58页 |
·支撑竞争协同效应的实验证明 | 第58-62页 |
·XPS实验吸附后表面元素分析 | 第59页 |
·热力学平衡模拟 | 第59-61页 |
·TPD实验脱附共吸附产物研究 | 第61-62页 |
·硫硝碳三组分共吸附的机理初步探讨 | 第62-67页 |
·量子化学计算基本原理 | 第62-64页 |
·共吸附效应的量子计算 | 第64-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纯组分硫硝碳在分子筛上吸附的典型特征 | 第69页 |
·改性分子筛对硫硝碳共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69-70页 |
·硫硝碳竞争协同效应与机制探讨 | 第70页 |
·建议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附录A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附录B 硕士期间参加的项目 | 第80页 |